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英国宣布全面转向“战备状态” 此时重提核威慑有何背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3 10:40全网传播量127.9万
    00:00
    00:00
    01英国首相斯塔默6月2日宣布全面转向“战备状态”,追加150亿英镑投资核威慑体系,建造12艘核潜艇。此举旨在提升英国国际影响力,应对国际局势不确定性。
    02英国“脱欧”后国际地位下降,斯塔默政府通过加强国防现代化,特别是核潜艇建设,来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并团结国内势力。
    03英国面临财力和技术双重挑战,经济困难和技术依赖美国是建造核潜艇的主要制约因素。
    04建造核潜艇还需解决政治层面的争议,斯塔默政府需获得议会支持,平衡不同利益群体。
    05英国核威慑的实际作用存疑,更多是为了应对未来美国可能忽视欧洲的情况,这一目标更像是对内的“故事”。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当地时间6月2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英国将全面转向“战备状态”,并以“战时速度”推进国防现代化。根据斯塔默当天发布的《战略防御评估报告》,英国将追加150亿英镑投资于核威慑体系,建造12艘新的攻击型核潜艇,并强化远程打击与网络作战能力。此举引发广泛关注。

    英国为何此时重提核威慑,有何背景?又要威慑谁呢?

    英国有意扩展自身国际影响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朔:英国此举有内外两层意图。对外方面,英国旨在维持甚至提升自身影响力。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英国在地缘政治上感到愈发不安全,俄乌冲突,中东、亚太局势等都让英国这个传统海洋强国、自诩的全球性大国心生忧虑。英国有着全球野心,先进的军事工业,尤其是核潜艇,是其维持大国地位、发挥国际作用的重要支撑。特别是“脱欧”后英国国际地位有所下降,这一点显得更为关键。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朔:对内而言,是为了满足国内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需求。英国“脱欧”后陷入经济低迷、社会分裂的困境,斯塔默政府上台后将国家安全作为变革计划的核心支柱。借助安全议题,既能团结国内各方势力、弥合分歧,提升政府支持率和民众认同感,又能借助军工生产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  

    财力和技术是完成目标最大制约因素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朔:然而,英国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颇大。经济层面,英国财政困难,近年来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如经济调整滞后、全球经济不稳定等因素。要花大价钱建造核潜艇,钱从哪来是个大问题,这就好比“要大炮还是要黄油”的抉择。技术层面,建造新型核潜艇需要先进技术和强大研发能力,英国在这些关键领域长期依赖美国支持,缺乏美国有效支持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政治层面,建造核潜艇是敏感问题,斯塔默政府需在议会获得足够支持,还要解决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和争议。而且,英国的核威慑能否起作用存疑。虽然英国不会明确目标是谁,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美国未来可能将欧洲抛在一边不管的情况。所以,英国这个宏大目标,与其说是讲给别人听,更像是讲给自己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