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今年北半球台风集体“迟到”?潜在威胁不容小觑

    央视新闻 2025-06-02 05:50全网传播量190.6万
    00:00
    00:00
    01截至5月底,今年西北太平洋未生成热带气旋,或成76年来第七个“零台风”开局年份,历年1号台风平均生成日期为3月25日。
    02台风来得晚虽减少了前期灾害叠加风险,利于作物生长初期管理,但也导致高温高湿环境持续,增加农业防治成本。
    03台风能缓解旱情,为水库、农田补水,并带来凉意。今年台风“空窗期”延长,这些积极影响缺失。
    04台风生成后需密切关注路径、强度变化。若快速增强,易引发山洪、城市内涝,或导致农田渍害。
    05除东北太平洋外,北半球的北印度洋、北大西洋亦未有热带气旋生成,显示今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异常。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截至5月底,今年西北太平洋未生成任何热带气旋。这一现象在有气象记录的76年间仅出现过6次,今年或将成为第七个1月到5月“零台风”开局的特殊年份。

    从中央气象台历史统计来看,历年1号台风平均生成日期为3月25日,今年已偏晚两个多月。同时,除东北太平洋于5月29日生成首个热带气旋“阿尔文”外,北半球的北印度洋、北大西洋亦未有热带气旋生成。

    今年台风来得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减少前期因台风频发导致的灾害叠加风险,例如,农业生产周期内的台风威胁时段缩短,有利于作物生长初期的稳定管理。

    然而,没有台风或台风来得晚,其潜在威胁也不容小觑。事实上,台风天气往往能缓解旱情,其携带的雨水可为水库、农田“解渴”;台风还能带来凉意。台风“空窗期”延长导致高温高湿环境持续,为病虫害繁殖提供温床,增加农业防治成本。

    此外,台风生成后还要密切关注台风路径、强度变化。如果台风快速增强,则容易发生旱涝急转,引发山洪或城市内涝;也可能因排水不及时导致农田渍害。

    相关新闻
    立冬后仍有台风生成是正常现象吗?专家分析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冬季为何会有台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