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天才病”背后,几多无奈几多愁

潮新闻 记者 杨茜 刘千 通讯员 李彬2025-03-30 01:02全网传播量9.1万
01双相情感障碍常被误诊,确诊需时间观察极端情绪。朱艳和小雯均经历误诊,后由专科医生确诊。
02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需专科医生长期观察鉴别。唐劲松医生指出鉴别诊断难,需敏锐洞察力和丰富经验。
03双相情感障碍治疗需持久战,患者依从性差是复发原因之一。郭万军医生强调遵医嘱坚持治疗的重要性。
04老年人也是双相情感障碍不容忽视的群体,刘巧案例显示退休老年人也可能患病,需重视情绪异常信号。
05规律生活作息、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郭万军医生建议保持固定作息、健康饮食和每周坚持运动。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已经连续三个晚上失眠,亢奋到每一条神经都在频繁跳动。朱艳(化名)知道,它又来了。

四年前,朱艳经历了一段“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失控生活,最终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在医生的帮助下,她重新开始了新生活。

也许是隐藏得好,她“得意”了,前段时间自行停了药。

该来的还是来了。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大家都不陌生。梵高、贝多芬、海明威这些名人效应,让这一精神疾病被冠上了“天才病”的名号。看似美好,却没人想成为这样的“天才”。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情绪是如何在躁狂(亢奋、精力过剩)和抑郁(低落、兴趣丧失)两种极端状态反复横跳的。

图片来源于ic photo

高中发病,大四才明确 症状重叠常常被误诊

想要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其实并不容易,不少患者常常被误诊。

当初朱艳确诊,费了好一番功夫。一开始抑郁表现,大家都以为她是抑郁症。约一年,狂躁的一面才显现出来。温和的她会因为一块两块跟菜贩吵起架来,会因为女儿不会数学题大声谩骂,还会因为追剧三天三夜不合眼……这与抑郁症的症状背道而驰。

双相情感障碍的确诊需要时间,等待两种极端情绪的出现。

高三时,小雯(化名)察觉到了自己的异常。月考成绩全班前十,本应开心,她却趴在桌子上哭,同学安慰她时,她却亢奋得想大笑。班主任以为她只是压力太大,调整心态就好了。父母也劝她快高考了,别胡思乱想。

上大学后,突然的松懈让小雯完全放飞——晚上打游戏、追剧、刷手机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照样上课,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她觉得自己是超人,睡得少照样无所不能。

看似“精力旺盛”的她,情绪常常不稳定。比如深夜打游戏时,她会自言自语,突然摔键盘,把室友吓醒;隔天翘课窝在寝室,对一切失去兴趣。

而后,情况越来越糟糕。她总觉得同学在背后议论自己,走在校园里也觉得有人在跟踪,图书馆自习室任何声响都让她心惊胆战,甚至怀疑别人在她饭菜里下药……父母发现异常后,带她去看病,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当即开了两种抗精神病药。

药吃下去,幻觉确实少了,情绪也稍微稳定,但副作用接踵而至:月经紊乱,体重暴涨十几斤,更夸张的是,泌乳素增高,出现了乳头溢液……她觉得自己活得不像人。

“我只是情绪有问题,我不是精神病啊!”小雯歇斯底里地咆哮,再也不肯吃药。

转机出现在两年前,小雯的母亲偶然看到网上关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唐劲松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科普,便抱着一丝希望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

唐劲松仔细翻看小雯从高中至今的病历,认为她是双相情感障碍,这么久都没确诊,是因为鉴别诊断难。

“从医学研究来看,双相和精神分裂症有基因重叠,症状表现上也有重叠,比如部分患者伴随幻觉、妄想等症状,可能被误判为精神分裂症。但是双相的核心是情绪波动,而精分则以思维障碍为主,需长期观察才能准确鉴别。”

除了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也极易混淆。唐劲松说,双相患者首次发作多为抑郁状态,若未出现躁狂症状,极易被误诊为抑郁症,只有出现典型的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的时候,才能明确诊断。

对于小雯而言,大学时出现的睡眠减少、效率提升,甚至误以为这是“状态好”,其实就是一种“轻躁狂”发作的表现,这种细节的把握,需要专科医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

唐劲松提醒,要重视情绪异常信号,若持续情绪大起大落,有抑郁和狂躁的表现持续两周以上,影响与人沟通和工作学习的,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反复多次停药发作 治疗是一场持久战

想要“战胜”双相情感障碍,是一场持久战,漫长而艰辛。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郭万军的门诊中,像朱艳这样依从性不强的患者有太多太多,这也是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率高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以学业繁重的学生群体、工作压力大的中青年为主。事实上,老年人也是不容忽视的群体。

刘巧(化名)的“胃病”是在退休后的第一年发现的。“说不上来,就是胃不舒服。”刘巧住进了医院的消化科病房,“胃病”没治好,情绪还低落,甚至出现了自我伤害的行为。

“抑郁”表现明显,且否认既往有明显持久的情绪问题,郭万军开出了抗抑郁的药物。一个多月后,郭万军在门诊中再次见到刘巧,她整个人“焕然一新”,说话滔滔不绝:“医生您太厉害了!竟然把我治好了,胃也不难受了!我现在神清气爽,干什么都特别有劲!”说话间,她还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是一沓钱。

反常的状态让郭万军警惕了起来。从家属口中了解到,刘巧在服药之后睡眠少了,但精神抖擞,自我感觉很好,像换了一个人。

郭万军意识到,刘巧是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将她留在了医院里接受治疗。情绪好转稳定后,又巩固维持治疗一年多,刘巧状态稳定,也在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但随后的定期复诊,刘巧却没来。郭万军猜到,她应该是自行停了药。果不其然,刘巧再次来到门诊是因为复发。“她会不停地说话,根本停不下来。”家人说。

郭万军开出药方的同时,再次强调:“一定要按时服药,不要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停药。我们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很可惜,刘巧这次只坚持服药了半年,之后又停药了,停药两月后因为抑郁症状的复发,再次就医。

“好不容易坚持了这么久,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啊。”郭万军苦口婆心。他深知,每一位精神疾病的患者都在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而且这种苦难会波及到整个家庭。

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复杂性,研发的专项药物有限,所以如果医生选用的药物效果较好,一定要遵医嘱坚持好巩固和维持治疗。在郭万军看来,患者的依从性非常重要,“不能擅自停药,也不能不遵医嘱地擅自服药。”

除了坚持用药之外,规律的生活作息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郭万军建议,每天尽量保持固定的起床、睡觉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大脑和身体得到适度的休息。合理饮食同样不可忽视,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等,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以及刺激性饮品,这些不良饮食可能会影响情绪稳定性。“选一项感兴趣的、能坚持下来运动,每周坚持3~4次。适度运动能够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调整神经递质系统平衡,缓解抑郁和躁狂情绪。”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2)
浮山归梦远万重 · 2025-03-30 02:02 · 北京回复9
希望社会对患者少一些偏见,多一些理解和关爱
潮新闻小编 · 2025-03-30 02:28回复
与爱同行,愿理解与包容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潮客_27nmhs · 2025-03-30 02:18 · 浙江杭州回复6
提醒身边人早点去看医生很重要,别拖着
潮新闻小编 · 2025-03-30 02:29回复
是的,早发现早治疗!
最新评论(26)
回望始发 · 2025-03-30 12:43 · 浙江杭州回复
正视双相情感障碍,接纳最真实的自己。用时间去疗愈,谨遵医嘱药物干预!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坚持巩固疗愈,相信未来这一心理医学难题会得到攻克
勇气百分百 · 2025-03-30 10:40 · 广东肇庆回复
“天”生我“才”必有用,几多无奈几多愁,早睡早起身体好,“病”后愈合靠自律!
雪夜独行 · 2025-03-30 06:31 · 浙江温州回复
再美丽的名称终究还是疾病,设法医治、根除才是正确之道。
花语无解人自欢 · 2025-03-30 05:37 · 浙江杭州回复
双相情感障碍并不是“天才病”,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中出现天才的概率并不比普通人高,只不过有天才患有这种病会更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幸存者偏差”,就和患有自闭症的天才和身体健康的普通天才相比更容易获得人们关注一样,其实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相比普通人生活更艰难,获得成就比例更小,学习能力更差,我们应该对他们有更多理解、包容、体谅、关心和支持~
寒江雪 · 2025-03-30 04:00 · 浙江宁波回复1
规律生活作息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保障,能稳定患者生物钟,平衡激素分泌,减少情绪波动,良好的睡眠、饮食和运动规律,有助于增强心理韧性,阻挡病情反复,助力回归正常生活。
橙子 · 2025-03-30 03:26 · 浙江温州回复
医生诊断真难,像解谜题一样
潮客_3gu2h3 · 2025-03-30 03:25 · 浙江嘉兴回复
天才与疾病并存,需更多关爱
潮客_wwxchg · 2025-03-30 03:06 · 浙江嘉兴回复
坚持治疗太重要了,就像减肥,半途而废只会反弹得更厉害。
潮客_dsbth5 · 2025-03-30 02:55 · 浙江杭州回复
情绪的大起大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常态
潮客_24qwce · 2025-03-30 02:46 · 浙江杭州回复
以为“天才病”多浪漫 实际是折磨人的深渊。
潮客_ewc4ht · 2025-03-30 02:41 · 浙江杭州回复
情绪波动谁没有?但长期这样真的不行,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王道。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