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建国重回解放路 | 从“进城”到家门口地铁直达,解放路更“近”了

    潮新闻 记者 金檬 施雄风2024-09-30 23:01全网传播量1.9万
    00:00
    00:00

    编者按: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条解放路。作为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路名,它承载着一份独特的时代记忆,也串起一座城市的往昔与未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即日起,潮新闻联动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推出“建国重回解放路”系列报道,通过一个个“建国”和他的小家,他所在的路和他的城市,反映75年来的家国巨变。

    首篇来看俞建国和杭州解放路的故事。

    杭州解放路横贯东西,留存着几代杭州人的美好记忆。

    在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俞建国心里,它是一段展示杭城历史变迁的通道,也代表着杭州日新月异的发展。

    国庆节前夕,俞建国与朋友相约逛西湖,途经那条记忆中的解放路。

    窗外的街景飞驰而过。

    20世纪80年代,要说杭州繁华商业街,解放路首当其冲。

    “小时候,只有临近过年,父母才会带我去解放路买衣服和年货,那是一年中最开心的。”俞建国回忆,彼时沿街商店还没有这么高,但杭州商业地标‘解百’、文化地标新华书店,一整排服装店,足够让人眼花缭乱。

    俞建国形容,对于住在主城区外的人来说,每次来解放路就是“进城了”。他从上城区皋城村的家到解放路,一路要辗转一个多小时。“先到丁桥坐345路公交车,中间还要换乘两趟。”

    上世纪80年代的解放路 图源:杭州发布

    2000年,退伍后时隔多年回到杭州的俞建国再逛解放路。

    “大变样,我都不认识了,还在小店里买了张地图。”

    2004年5月,始于建国路与解放路交叉口,终于钱江路口的解放路延伸工程,让解放路成为连接钱江新城和老城区及西湖风景区最便捷的快速通道。

    俞建国每次去西湖,都要经过解放路。不同的是,如今不用再辗转换乘公交车,家门口的地铁就能直达。

    一些旧时光的印记还在这里留存着。解放路所连接的中山中路、小塔儿巷、皮市巷、茅廊巷等传统街巷以及奎元馆、解百、新华书店等传统老店,如今与现代城市道路景观无缝衔接,传统的生活形态保留了下来,也为老城区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的解放路。记者 施雄风 摄

    解放路的蜕变,是杭州日新月异变化和发展的缩影。

    记者 施雄风 摄

    2002年,退伍后的俞建国选择回到家乡,进入皋城村委会工作,一干就是22年。

    “当时我们皋城村比较落后,被称为杭州的西伯利亚,我想回来也许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我父母给我取名建国,就是希望我勤勤恳恳,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建设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俞建国说,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叫建国、解放是很常见的。父母给哥哥起名新建,给他取名建国,“我们兄弟两人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是新建祖国,是父母很实在的厚望了。”

    现在的皋城村。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变化的可不止解放路,我们皋城村周边都通了地铁,越来越繁华,不仅出行和生活方便,居住舒适,村民生活也富起来了。”俞建国自豪地说,从G20峰会到亚运会,不仅杭州城市面貌和经济活力日益繁荣,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