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在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安吉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本周,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2024年度田野考古实习开始了。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组成联合工作队,对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山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实习师生合影
这不是一条简单的学校新闻。我们来划几个重点——
这是浙大考古与文博学院首次集中组织学生开展田野考古实习,可以说,是浙大考古学科建设史上的重要突破。所以,山墩遗址2024年度的考古发掘,成为浙江大学获得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后,作为主要发掘单位承担的首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这也是浙大主动谋划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探索如何提升考古学科学生田野实践能力的一次合作尝试。
实习指导教师阴瑞雪在发掘现场为同学们讲解探方日记的记录要点
为什么选择山墩遗址?
山墩遗址在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吉古城遗址的东侧,与古城遗址仅仅隔了一条东护城河。2010年在古城遗址外围调查时发现遗址,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201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对山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今年,这个遗址开始新一轮的发掘,为了明确山墩遗址文化堆积的内涵与性质、揭示其与安吉古城的关系,今年计划发掘面积500平方米,考古发掘工作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正标研究员担任领队。浙大考古与文博系中青年中青年教师组成实习指导团队,将分批次带领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开展田野考古实习。
7月12日,在田野考古实习行前会上,考古学家、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为同学们讲解实习要点,实习指导教师就实习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刘斌为同学们讲解实习要点
7月15日,实习团队正式进驻实习驻地,领取发掘用品、学习及生活用品,并整理内务。之后的两天时间里,在实习指导老师的讲授下,同学们了解了发掘日记的记录原则、考古绘图的具体要求,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田野考古遗址数据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
学习布方
7月17日,随着清表、布方工作的完成,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田野考古实习中,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同学们将参与到遗址的发掘,遗迹、遗物的辨识与辨认,考古资料的科学规范记录与整理等一系列工作中。同学们将通过实践,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处理与解决之中,系统掌握田野考古工作技能,加深对考古学的全面认识与深入理解。
首次学习刮面
对于浙大考古与博物馆的师生来说,这是一次田野考古的初体验。高温天气下,考古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潮新闻记者将带来现场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