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30年前在四季青年入几十万?诸暨美女老板意外走红,老生意人:这很正常!

    潮新闻 记者 俞倩玮2024-01-07 09:27全网传播量21.4万
    00:00
    00:00

    近日,一段拍摄于1993年的视频火了。

    视频中,四季青服装市场透露出浓浓的年代感,复古的穿搭、热闹的抢货现场……带网友重返旧时记忆。

    当时,记者采访了一位来自诸暨的美女老板。镜头下,老板娘上身穿红色条纹卫衣,下身穿牛仔裤,打扮时髦前卫,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记者问道:“做了一年了,赚了多少钱了呢?”

    老板娘听后,忍不住笑了一声说:“这么两个店面,一年要赚个十几万、几十万,那没问题。”画面中,可以看到后面有不少人正在挑衣服。

    90年代的服装批发市场究竟有多火爆?春节将至,当下市场里是否迎来了购买热潮?1月7日,潮新闻记者走进四季青精品女装市场一探究竟。

    老生意人回忆当年的泼天富贵:

    “赚几十万很正常,几百万的都有”

    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的“黄金时代”是啥时候?老生意人给出的答案往往都是:90年代到00年初。

    看到诸暨美女老板因年收入引发关注,四季青的老生意人并未流露出惊讶的表情。“二三十年前,在四季青做生意的,年收入少一点十几万元,几十万元都太正常了。”

    郎玉君做服装生意已经35年了,90年代初,她把生意从老杭州人都熟悉的“红太阳”地摊,搬进了四季青。

    巅峰时期,她一口气租下了3个档口,都开在四季青市场的黄金地段。最初一个几平方米的摊位,也只需要几百元。

    在四季青做服装生意的郎玉君。潮新闻记者 俞倩玮 摄

    在那个大多数人还拿着几百元工资的年代里,郎玉君已经靠着服装生意年入百万。“2004年前后,每天打在银行卡上的钱大概都在六七十万元。”

    郎玉君回忆道,那时候,四季青的营业时间是从凌晨4点钟开始。几乎全年无休,是四季青老生意人曾经的状态。

    基本上,凌晨3点不到,陆续就有人来排队了。

    等待的人群,不仅有杭州市民,还有从绍兴、徐州等附近城市跑过来抢货的。

    等到市场大门一开,所有人都是一拥而入,迅速扫货。“实体店刚开始盛行,老百姓都喜欢到批发市场转悠、淘货。”

    “无论什么样的款式,全部抢购一空,根本没有热销和冷门的区分。”和现在一会流行韩版、一会欧货盛销的风潮不同,几位老生意人均向记者透露,90年代服装款式变化并不大,打版定型后,一款基本能卖几个月,新款大多是在老版本的基础上稍作改动。

    当时,一件衣服的利润并不高,售价也就是在成本价上增加十几元。但是,销量却十分可观,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晨光微露,市场附近马路边停着的货车开始启动,载着一车厢货品运往全国各地。也有批发商签完购货单后,忙着打包货品,选择航空运输的。“一天卖几千件,甚至上万件。”黄老板和妻子共同经营了一家女装店。他最早是市场里的一位店员,看到四季青市场越来越火爆,2005年,他和妻子经营起了自己的女装店,两人开启了加工与销售相“捆绑”的模式。

    而90年代末开女装店的李金珠,也将档口扩展到3个,销售各个年龄段的衣服。一个7-8平方米的档口,三面白墙,杆子一架衣服一挂,店铺就算是开张了。

    如今的四季青精品女装市场。潮新闻记者 俞倩玮 摄

    期待年末清仓特卖的日子

    那时的热闹仿佛回到90年代

    交谈间隙,上一秒还乐呵呵回忆着辉煌时期的老生意人们,也无奈地笑了,生意确实越来越难做了。

    如今,大多数人更乐于在线上买衣服,一键选择心仪的款式。

    在市场探访的过程中,记者碰到了拎着几个大号黑色塑料袋的俞女士,里面装的都是她今天淘来的“战利品”:5件打底衫、4件大衣和2条裤子。“来给家里老人买衣服的,在店里买,能看看尺码合不合适,顺便也给自己买点。”

    俞女士说,上次来四季青大采购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十几年前,她家就住在附近,经常和姐姐一起逛四季青。但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俞女士也更热衷于网购。

    俞女士说,一些四季青的商家有入驻电商平台,她经常会看看直播,听主播介绍后,有心仪的便直接下单了。“现在都是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不合适的随时退换,挺方便的。”

    黄老板的女装店。潮新闻记者 俞倩玮 摄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四季青市场的女装区域,有不少选购新衣的顾客,以中老年客户为主,也有一家人组团前来扫货的。

    为拉拢顾客,有的商家站在狭窄的过道中央吆喝着:“进来看看?给你便宜一点。”

    一个上午,郎玉君店里只完成了十几个订单。她指了指背后堆积在地上的库存说:“货现在都进得少了。”

    郎玉君曾试着请了主播线上带货,但是交易情况并不乐观。“我们没有年轻人那么精通电商,不知道怎么弄这些。”

    在郎玉君附近开店的李金珠,也仅留下了名为“章柳燕”的一家女装店,主要销售中老年服饰,一件大衣的售价普遍在二三百元。

    正在选购老年服饰的顾客。潮新闻记者 俞倩玮 摄

    店里时不时有老年人光顾,看看款式,但是购买意愿并不强。“到中午就卖出去了一件。”

    “今年市场里的抢购热潮,差不多要到农历腊月二十左右。”李金珠告诉记者,每年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人最多的时候,通常是在年末清仓特卖的那几天,还是挺期待的。

    李金珠开始滔滔不绝地描述起来。

    清仓甩卖活动现场,低价促销的方式,总会吸引许多人光顾。届时,每个档口门口会摆满挂着衣服的货架,随处可见各种促销横幅和广告海报:“冬季全部特价中”“特卖专场”“亏本甩卖”“外套50-200元起”“全场特价50元起!”

    “每到那个时候,看到人山人海的场景,会感觉仿佛又回到了90年代。”李金珠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