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内外先河,设4条生物通道,钱塘江古海塘为小螃蟹“让路”

潮新闻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梅林蓉2023-11-23 11:51全网传播量10.1万
00:00
00:00

近日,在浙江海宁尖山段钱塘江边,一条专为螃蟹迁徙而布设的生物通道基本成形。

通道顶宽1米、纵深0.8米,呈“之”字形跨于海塘上。

通道虽小,却能解决海塘建成后动物自海向陆迁移路径受阻的难题,开创国内外应用先例。

受访单位供图

站上堤坝俯身看去,生物通道采用明渠形式,从适合螃蟹生存的江边芦苇塘开始,沿着斜坡设置。通道两侧采用砖砌,内部铺设了卵石、沙土以及植被,科研试验人员今后会撒上了腐肉碎屑。未来小螃蟹在通道内穿行其间,悠闲自在。

“我们过去修建海塘,经常能看见小螃蟹因碾压、暴晒等原因非自然死亡,因此在百里钱塘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尖山段建设中,计划布设4条生物通道,供蟹类、刺猬、兔子等动物迁移。”尖山段海塘项目负责人徐超说。

海塘施工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浙江海塘历史文化延续千年。2021年,省委、省政府决策实施海塘安澜千亿工程。作为项目其中一段,尖山段海塘沿线共14.4公里,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该段河湾呈淤积型凸岸,滩地资源丰富,长有海三菱藨草、芦苇等自然植物群落,适合蟹类生物穴居,是杭州湾及钱塘江河口湿地越冬水鸟分布的四大重点区域之一。

然而,因海塘结构特殊,仅挡浪墙直立面高差就超过3米,且海塘沿线封闭无一缺口,致使海塘两侧生物的觅食迁移通道被割裂。基于对海塘生态的保护,在项目设计之初,海宁市水利局委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开展了海塘多样性生物通道研究,并提出《生物通道设计方案》,经过多轮适宜性评估,最终搭建了这条实景生物通道。

“以前我们说的生物通道一般指翻越水电站大坝的鱼道,在海塘领域未有先例。正是没有案例可参考,要把设想落地困难重重。”生物通道总设计师、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演名说。

钱塘江海宁尖山段。受访单位供图

海塘坡度比为1:2,陡峭的坡度让蟹类如何翻越?潮湿松软的滩地环境与光凸凸的硬质坡地天差地别,如何提高蟹类存活率?

为此,在通道设计时,设计团队在不破坏海塘结构前提下,设计了“之”字形,让通道沿着斜坡以1:5的坡度上升,最终翻越挡浪墙通至塘后护塘河。同时,在通道内铺设适宜的生活环境,帮助动物完成迁徙。

“照目前情况看,生物通道初步是可行的。后续我们还将安装喷淋、摄像头等辅助装置用于观察研究,不断更新迭代生物通道,为国内外海塘岸带生态资源保护提供可借鉴经验。”俞演名信心满满。

据悉,剩余3条生物通道将于明后年陆续开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