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儿子对着“钉钉”嘿嘿笑?暑假里,很多爸妈因为这件事炸裂了

    潮新闻 记者 金丹丹2023-07-17 09:53全网传播量79.9万
    00:00
    00:00

    “事情一件件交代,连自己都觉得唠叨啊!孩子催我:‘知道了!再不去要迟到了!’还不知道他那点小心思,就等着爸妈出门好摸鱼!”

    这样“依依不舍”戏码,有没有每天在你的家门口上演?

    暑假,最让双职工老父亲老母亲炸裂的,是孩子和电子产品独处一室!

    为了让孩子和电子产品保持距离,家长们真是操碎了心,什么办法都用上了,但是效果么……

    这款“暑假神器”受爸妈追捧

    7月初,暑假刚开始,杭州家长钟先生家客厅的摄像头就开启了。

    “前几年寒暑假都有祖辈帮忙,今年因为种种原因,老人在老家过不来。平时上学学校有晚托班,我们双职工还能应付,暑假孩子不肯去暑托班,发愁啊。”钟先生说,自己和妻子的工作很忙,孩子不方便来公司,只能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里,中午轮流送午饭。

    钟先生的儿子今年五年级,因为担心孩子在家“狂玩电子产品、狂看电视”,他和儿子约法三章后,在客厅装上了摄像头。

    摄像头是他请教了几位“前辈家长”后购置的。“他们都说这是暑假神器。一方面孩子一个人在家,怕万一有什么事,可以随时看一下,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个‘威慑’装置。”钟先生说,担心孩子心理上不接受,特别提前沟通了。

    “不管是看电视还是玩电子产品,按照我们的约定来,不要瞒着我们偷偷看。不是监控他的一举一动,而是充当爸妈的‘眼睛’,督促提醒。”钟先生特别挑了360度转动的摄像头,找安装的位置也煞费苦心,找的是客厅置物架的隔层,找了块木板延长,这个位置刚好整个客厅和孩子的房间都看得到。

    家里藏不住iPad,只能随身携带

    一到假期,电子产品就成为了亲子矛盾大爆发的导火索。

    上周三,陈女士就和六年级的女儿大吵了一架。女儿借着查资料、和同学沟通等“名头”,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用ipad。

    “暑假嘛,我觉得放松一下也没啥,就少了警惕,也没有及时把iPad拿回来。”上周,陈女士发现女儿早上起不来,叫醒了也没啥精神。她马上要求女儿交还iPad,打开后,查看屏幕使用时间,女儿竟然“破解”了密码,连续三天,都在半夜里偷玩,几乎每天的使用时间都超过了5小时,有一天则玩到了凌晨4点多!

    “游戏因为未成年人账号有限制没法玩,其他的应用,网页、微博、小红书、b站等翻了个遍!”陈女士当场急火攻心,气到发抖,大骂女儿一顿后把社交、娱乐类app全部删光。那天之后,陈女士白天上班就多带了一样东西——iPad:“放家里哪怕藏好了也不放心!晚上回家在我的监督之下才能用。”

    家长林女士则在上个周末,花了足足三个小时,申请了儿子的专用账号。

    “儿子暑假有个网课,所以要用到iPad,但是我只希望他用钉钉,不用别的app,怎么办呢?我上网搜了各种方法,申请了未成年人账号,并设置我为监护人。平时iPad用他的账号登录,全天禁用除了钉钉外的所有app,儿子要用,必须要发申请,我在自己手机上批准使用才行。”

    这么严格的使用方法,林女士却意外发现,儿子竟对着“钉钉”嘿嘿笑。“我用了几年都没有发现的功能被他发现了,竟在钉钉里找到了看视频的通道!”林女士火速开启了青少年守护模式,她无奈,“把可能的漏洞,都贴上了补丁。”

    下狠手!直接断网

    “暑假的电子产品真的难控制!”家长姜先生和儿子约法三章,即便是暑假,也只在每周末使用iPad娱乐,不过,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有40分钟的电视时间。不过,家里的无线网是常年开放的,有几次他提前回家,发现儿子都在悄悄看网络电视。

    发现娃无法自律后,姜先生一边循循善诱,做好思想工作,一边改造了家里的网络硬件软件,换成可远程控制的路由器,并定时禁用电话手表。

    “N管齐下”斗智斗勇后,儿子的电子产品使用“被迫”显得合理了起来。

    就在上周五,他在开会间隙远程打开了客厅的监控摄像头,发现儿子正坐沙发上看动画片,吃着水果,相当惬意。“不是我们约定的看电视时间!”他用远程通话功能,大喝一声“电视关掉”后,迅速用远程操控关闭了路由器断网。

    放大招!

    另类招数爸妈可以试试

    电子产品依赖,是爸妈们最不想看到的。

    我们曾采访了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的石海屏老师,这几大妙招可以试试看。

    隔离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把电子产品交给家长保管,第一周,可以在做完作业后玩一段时间,第二周,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使用时间,第三周,养成非必要不使用的习惯。具体使用时间和时长,可以和父母共同商量决定,最好把具体的使用细节打印出来,父母孩子都签上姓名,这样做比口头约定更具仪式感,对孩子来说也更有约束力。

    目标

    孩子只想玩电子产品而不想做其他事情,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清晰的目标,可以尝试制定短期具体的目标,激励自己。如学会演奏一种简单的乐器,完成一幅绘画作品,组织一场好朋友间的户外竞技运动,体验成就感与满足感,对抗电子产品带来的愉悦感。

    定时

    假设要使用电子产品两个小时,可以分别在剩余1小时、半小时、15分钟、5分钟及剩余5分钟内的每一分钟,分别设定闹钟提醒,这样起到了重新框架时间的作用,可以有效抵抗时间感的扭曲。

    预防

    如果必须使用电子产品,使用其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个性化停用时间、APP限额、访问限制等功能,也可以帮助达到健康使用电子产品的目标。

    挤占

    也就是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每天安排一些必须要做的事,给自己多一些强制性的任务,读书摘抄、体育运动、研学旅游、亲子互动等,挤占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既能提升生活的品味与趣味,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融洽亲子关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