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20周年的民生实践|17年,公交蜕变越来越环保

潮新闻 记者 王磊2023-07-13 16:31全网传播量12.6万
00:00
00:00

2006年,陪伴了杭州人45年的电车经历了一次去留之争。争论的焦点在于环保与景观、道路拥堵之间的矛盾。

最终,绿色环保的电车留下了。

之后十多年,环保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当时间的指针走到2023年,包括电车、纯电动车在内的绿色能源车已然成为杭州公交的绝对主力。

这些年,在公交车一趟趟的往返中,在车轮的不断飞驰延展中,昨日的远变作了今日的近,曾经的村融进了后来的城,杭州的城市空间关系被一次次重构、组合,进而跃迁。即使在地铁成网的当下,公交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夜幕下,当151路电车的两根长辫子在江城路的梧桐树下划出两道长长的平行线,工业文明的硬朗与这座城市的未来生活气质奇妙地交织、融汇,浑然于一体。

W020230713704431514689.jpg

1】那一年,杭州电车留下了

许多杭州人的记忆,有一部分是存留在电车上的,电车穿过繁华的闹市区,载着车上的人们和他们的故事驶向城北、城西、城南。所以,当2006年夏天传出电车将可能被取消的消息时,许多人发出了“留下电车”的强烈呼声。

2006年6月21日至26日,我在钱江晚报上连续6天报网互动,报道了杭州电车的去留“悬疑”。这6天时间里,钱江晚报在网上开启了讨论专区,供市民发表意见,之后又设立了“民意投票台”,为市民搭建了一个公共意见平台,并举办了一场由市民报名参加的电车去留民间听证会,通过网络视频现场直播。那场直播,我自己做了主持人。

微信图片_20230714000947.png

微信图片_20230714001132.png

其间,我们收到近万份市民意见,共同表达希望把电车留在杭州的心愿。众多市民言辞殷切,希望钱江晚报能搭好市民与政府的沟通桥梁。

电车的去留,引起了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年7月9日,杭州市有关部门在充分听取市民和专家意见后,最终确定保留3条电车线。

微信图片_20230714001423.png

2】很骄傲,现在电车仍充满烟火气

周震声,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作为一个资深的公交爱好者,他全程参加了6天的报网互动。

后来,他既是参与者,又像旁观者,见证着这么多年来电车和绿色能源公交的点滴变化,而他,也从三十而立走到了中年——

我是伴随着电车长大的,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共搬过5次家、住过6个地方。有趣的是,这6个家附近都有电车。有两次,刚搬过去时附近没通电车,不久之后,我就惊喜地发现在架设电车线网,就像电车在跟着我搬家。于是,电车成了我主要的出行工具,我坐着电车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工作。

电车有两根辫子,小时候我就对它充满了好奇,妈妈告诉我,电车用的是电,不是油,没有难闻的尾气,对气味特别敏感的我逐渐喜欢上了电车。上初中后开始剪报,有5大本,电车占了很大一部分,有不少就是从钱江晚报上剪下来的。

早前对电车,更多的只是一种爱好和儿时的情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关注到环保问题和绿色出行。不得不承认,有段时间,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忽视了环境,那时候大家还没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6年时的杭州公交车大多是柴油车,尾气排放容易产生黑烟。当时我因为工作原因,去了国外一些城市,发现电车仍然是当地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那个时候,我就有了一种深深的责任感——电车没有污染,如果没有其他零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来替代,那么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就不能失去电车。

幸好,杭州最后留下了电车,这事挺让人骄傲的。更让我骄傲的是,电车的客流现在仍然很好,151路能排进公交客流前五,155路能排进前二十。我观察过,电车是分段客流,不断有人上车,坐几站就下车,大多不是从始发站坐到终点站。一直有乘客上上下下,就说明沿线老百姓把它当成了出行工具,烟火气很浓,这样的公交线才有活力啊。

还坐不坐电车?坐,逮着机会就坐。

现在公司太远了,从城东要跨越整个杭州到余杭,所以上下班改为开车、地铁为主。但电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很熟悉的老朋友,即使不经常见面,心里也总有挂念。只要有机会,哪怕绕点路,我还是会去坐一坐。5月底公司团建,地点选在拱北,我就是地铁坐到拱宸桥东,再换乘151路电车。开车的时候,我也会有意识地去看看电车的客流。

W020230713704431565300.jpg

杭州的公交车已经越来越绿色环保,现在所有公交车都是新能源车,大部分是纯电动车,电车则是线网供电+电池的双能源混合动力。以前经常被吐槽不够环保的柴油车已经没有了,没想到吧?

现在回头再来看2006年的呼吁保留电车,我已经不只是从环保角度考虑,因为现在纯电动车也很环保。电车的经济价值,在通勤客流上得到了体现,而它的社会文化价值,更是不可复制的。作为工业文明的遗存,在杭州,无轨电车、梧桐树和所经过的有历史韵味的道路比如江城路、湖墅路,共同构成了一道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风景,如果配上复古涂装,是不是会很酷?

有时候想想,在“数字经济之城”“互联网之都”,还能同时并存着电车,就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希望将来电车能换新车,除了继续保持通勤功能,还能打造成城市景观,就像很多人会去看老建筑一样,也能来杭州看电车。我也会带着女儿来坐车,告诉她,这是1961年就出现在杭州街头的“老电车”。

微信图片_20230714001815.jpg

【数据说】

多年来,杭州公交集团一直重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车辆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能源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公交行业前列。

2008年9月,首次投入45辆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至2014年底该类车型超过900辆。

2013年首次投入100辆纯电动公交车,到目前,主城区纯电动公交车达到4293辆,占比95.93%,剩余4.07%的公交车为油电混合动力和气电混合动力车,实现了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100%全覆盖。

微信图片_20230714001845.jpg

△经过西湖边的纯电动公交车

城市在变化,公交也在顺时而为。

这几年,随着地铁逐渐成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杭州公交集团加快推进地面公交线网与地铁线网的融合、协同、互补。亚运会前,将再开通地铁接驳线115条,力争年底地铁接驳线总数超405条,实现地铁接驳全覆盖,形成以地铁站为圆心、辐射周围800-3000米距离的接驳公交网络。

区域线网被重塑,在丁桥、转塘、三墩、九堡等区域实施“绣花式”单元公交出行治理,破解出行需求,实现客流逆势增长。比如丁桥区域,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上升了21.68%。在亚运会前,还将完成申花、北软、彭埠、西兴、长河、钱江世纪城等区域的单元治理。

杭州公交还推出“六进”服务举措,探索公交进大企业、小区、园区、校区、医院等开展定时定点服务,重点解决早晚高峰出行需求问题,打通公共交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专题丨坚定不移深化实施“八八战略”
奔腾的日子——“八八战略”20周年的民生实践
相关新闻
“八八战略”20周年的民生实践|19年,身心当随时代舞
“八八战略”20周年的民生实践|不断长高的城市
奔腾的日子——“八八战略”20周年的民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