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大学排行榜已然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在择校时的重要参考。高校排名榜单有哪些?究竟依据什么来排名?它对高等教育有什么影响和意义?一起来看一下。
高校排名榜单是一种对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的工具,它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国内外有很多不同类型和侧重点的高校排名榜单,影响力较大的有教育部的CDGDC、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HE)、和QS世界大学排名等。它们从教育质量、科研能力、国际化水平、社会声誉等方面评价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高校排名榜单是通过对高校的各种指标进行量化和加权的方式来形成的,这些指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教育质量指标反映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和质量,如师资水平、教学条件、毕业生质量等。科研能力指标反映了高校创新知识的能力和质量,如论文数量、引用次数、科研经费、奖项荣誉等。国际化水平指标反映了高校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能力和质量,如国际合作、外籍教师、留学生比例等。社会声誉指标反映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质量,如雇主评价、同行评价、网络影响力等。
高校排名榜单对高等教育发展有很多好处。
首先,对于社会而言,它可以为高校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比较和展示,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
其次,对于高校而言,它可以为高校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和反馈,让高校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激发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动力和意识。同时,它可以为高校提供一个多元的选择和定位,让高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发展出不同的教育模式和发展道路。
最后,对于个人而言,它可以为家长和考生择校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参考,让人们可以详细的了解高校的办学水平。
但是,高校排名榜单也存在一些缺陷。
比如香港中大校长沈祖尧指出,别让排名“挤掉”大学首要使命。的确,过分的追逐排名可能会让高校为了适应排名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而放弃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发展道路,进而牺牲教育多元性和个性化,导致高校发展策略趋同,带来教育的同质化。
再者,惟排名论,会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诱惑和压力,让高校为了提高排名而做出一些不符合教育本质和目标的行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学评价研究课题组专家认为,随着高校和社会各方对大学排名的关注度与期望值的提高,高校借大学排名榜以提升声誉的需求强烈,大学排行榜的公共价值掺入了私利。
除此之外,它也可能促使高校为了应对排名的变化和挑战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增加高校非必要的管理成本和压力。
近年来,国际大学排名引发了一些高校的不满和反思,如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它们宣布退出或不参与排名。这些高校认为,一些排名榜单存在诸多缺陷,如指标不科学、数据不客观、结果不公正等,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贡献。在我看来,这些高校的退出有如下几点的意义。
第一,对排名机构的质疑和挑战,促进了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部分高校退出排名,表明了这些高校对国际大学排名榜单的不认同和不服从,它们认为排名榜单存在诸多问题,如指标设计不科学、数据收集不客观、评价结果不公正等,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贡献。这些高校的退出,对排名机构形成了压力和挑战,促使其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方法,提高排名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例如,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在2019年推出了新的指标体系,增加了对社会影响力、创新能力、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考量。同时,这些高校的退出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大学评价的关注和讨论,推动了多元化和多维度的评价模式的探索。例如,中国教育部在2020年发布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从教育质量、科研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等方面对高校进行了全面分析。
第二,能促进高校更加注重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开辟新的教育途径。部分高校退出排名,也表明了这些高校对自身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和目标,不再受制于排名的影响,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更加关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这些高校通过退出排名,释放出一种自信和担当的信号,表达了对自身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坚持。例如,中国人民大学表示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为导向,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南京大学则强调将以“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愿景,以“弘扬中华文化、服务国家发展、引领时代进步”为使命。这些高校通过退出排名,展现出一种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为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第三,有利于建立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评价机制,对自身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部分高校退出排名,也意味着这些高校对自身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不再依赖外部评价来衡量自身成就,而是建立起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评价机制。这些高校通过退出排名,展现出一种自律和自省的精神,表明了对自身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追求。例如,兰州大学表示将以“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发展、引领学科前沿”为使命。为此,兰州大学将建立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为主体的内部评价体系,以“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评价指标,以“数据收集、结果分析、问题反馈、改进措施”为主要流程的内部评价方法。通过这样的内部评价,兰州大学将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高校排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高校的声誉、发展、竞争等方面。不同的排名榜单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也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部分高校退出排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它表明了这些高校对自身发展有着更清晰的定位和目标,也表明了这些高校对排名机构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些高校退出排名,并不意味着它们放弃了追求卓越和进步,而是表明了它们有着更高的追求和信心。
所以建议考生和家长以教育部的学科评价体系为准,以不同的高校排名为参照,对各种不同的排名榜单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尤其是在择校时不盲目迷信或否定排名,而是从多元化和多维度的角度来看待择校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吴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