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盲盒”的浪潮,如今在文具店掀起“狂澜”,不少小学生沉迷于文具盲盒。
“一定要凑齐一整套款式”“我就是要买到隐藏款为止”……本是用来辅助“祖国花朵”成长的文具,竟改头换面成了攀比的新社交工具,让孩子们欲罢不能。
一
其实,这代小学生的父母,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经历。
上世纪90年代,小浣熊干脆面席卷大江南北,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开启狂买干脆面模式,只为了集齐水浒卡108将。
这也许就是本土盲盒的前身。
此后,口红机、幸运盒子等,皆可以看作是不同时期的盲盒形式。
2016年,盲盒风潮真正席卷全国。当年,泡泡玛特成为风口上最耀眼的代表之一,其推出的首款盲盒产品——撅嘴黑脸的Molly星座系列,疯狂收割95后,正式上线天猫旗舰店那天,竟一秒售罄。
有数据显示,2019至2021年,我国盲盒市场规模从25亿元增长至近百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75%。
狂飙的盲盒市场,让许多人嗅到了商机,把“盲盒+”的模式快速复制到其他行业。机票盲盒、美妆盲盒、文具盲盒、生鲜盲盒……一时间“万物皆可盲盒”。
文具盲盒,就是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结合他们喜爱的知名漫画、小说、动漫等IP,整理成系列商品进行售卖。一个系列通常8至10款,只会设置1个抽中概率极低的“隐藏款”。
成年人尚且无法抵挡的诱惑,对于还未形成正确消费观的未成年人来说,就更容易“入坑”了。
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不少文具店内,“文具盲盒”占据了店里的C位,各类盲盒笔、盲盒文具福袋、盲盒橡皮、盲盒卡牌、盲盒手帐福袋应有尽有。
在孩子聚精会神挑选盲盒文具时,一些家长会不断催促:“快点选,不都买过了吗?”也有家长以“包装花哨,没什么用”为由试图拉走孩子,但终究还是抵不过娃的撒娇攻势。
和普通文具功能一样,盲盒文具价格普遍偏高。以销量较好的中性笔为例,一只普通的中性笔售价在2元左右,但是套上文具盲盒的包装后,售价可达12元,价格是原来的6倍。另一个款式共有12个不同角色,每支零售价10元,孩子要想集齐全部角色最少需要120元。
除了单一品种的文具以盲盒的形式销售以外,中性笔、修正带、橡皮、笔记本等还以套装的形式销售,市场上一般叫“惊喜福袋”,售价在原有单一品种文具的基础上,倍数翻番。
也有家长觉得实体店的文具盲盒太贵,选择到网上购买,结果拆开后是“惊吓”,不少网购的文具盲盒价值远低于售价,有些外包装上甚至没有任何产品执行标准、厂家、厂址等相关信息。
二
文具盲盒成了“文具刺客”,刺了钱包是小事,刺坏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就是大事了。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设计过一个试验,将小白鼠关在箱子中,一开始只要小鼠按下杠杆就能得到食物,小鼠吃饱了不会再按压杠杆。后来他改变投放规则,小鼠按压杠杆有时有食物有时没有。于是,小鼠会不断按压杠杆,即使吃饱了,也会继续按压杠杆。小鼠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原因就在于养成了对不确定性的偏好。
盲盒文具,正是类似博彩的不确定性,让人有刺激感才会上瘾。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打开盲盒,得到的不是自己喜欢的文具,一般就不愿认输。为了得到心仪款、隐藏款,就会一直买下去。
宁波消保委曾接到家长王女士的投诉,孩子就读于小学三年级,为了抽取到某个隐藏款,居然连续购买了20套含有24支笔的套装,总价2000余元,已经完全成瘾,导致精神恍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上海迪博大数据研究所曾对586位家长进行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反复购买文具盲盒的青少年比例高达84.0%。“家里积压了一大堆,太浪费!”“加重家里经济负担”“误导孩子养成不健康的消费观”,家长们无奈地吐苦水。
而买到全套或是隐形款、惊喜款最多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成为同学们争相追捧的“孩子王”,炫耀、攀比之风也随之而起。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文具盲盒如今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社交“硬通货”。“我没买,跟其他同学就没有共同话题,会被孤立的,”一些孩子吐露出“文具盲盒社交绑架”的意味。
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开展的一次调查访谈也证实了这点。“什么是大家课余时间谈论最多的话题”,随机访谈的100名中小学生中,18%是明星,23%是影视剧、歌曲或文体项目,24%是网络游戏、漫画等,31%是学习和考试成绩,而盲盒(包括文具盲盒)达到25%,仅次于“学习和考试成绩”这个话题。可见,文具盲盒在学生群体中确实有着强大的社交功能。
但说到底,文具的本质是学习工具。商家如果一味炒作概念、追求颜值、包装繁复,一个劲儿地噱头营销,到头来只会与文具本身的功能背道而驰,长久下去更会失去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如此,这些“文具刺客”不仅“刺”了孩子“刺”了家长,最终会“刺”到商家自己。
三
好在,政府已经出手。
去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拟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全国多地也开始加强整治文具盲盒市场的不规范行为。
浙江省在去年的市场监管“铁拳”行动和“亮剑”保障民生安全综合执法行动中,严厉查处销售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盲盒违法案件。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已发布规定,明确单个盲盒的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要经过监护人同意。
广州市场监管部门对广州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周边销售“文具盲盒”开展专项整治。并与相关销售者签订《销售“文具盲盒”承诺书》,进一步规范“文具盲盒”经营行为。承诺书中提到,商家将对购买“文具盲盒”的孩子进行消费提醒,引导孩子购买正常文具。
河北省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在开学季时开展了“文具盲盒”专项整治行动。此外,多地消协或消保组织也针对文具盲盒消费发布了消费提示。
除了政府层面,全国各地不少学校也发出倡议,拒绝文具盲盒,树立健康消费观念。
当然,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还得靠一个个家庭呵护。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缺乏陪伴的孩子大多会在某种爱好上沉迷,这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体现,总是要找点乐子,沉浸进去。
孙宏艳建议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他;平时多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孩子做家务、陪孩子出去游玩、增加孩子阅读量;另外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自控能力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