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铲子插入地下,带出来的,不仅仅是泥土,是让深藏于地下的历史真迹重现天日。这,就是中国人考古勘探的独门神器——洛阳铲。
提到洛阳铲,很多人会把洛阳铲和盗墓联系起来。在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的“孙清娃洛阳铲”生产基地,我们见到了长短不一、形态各异的洛阳铲,以及洛阳铲锻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孙凯强。他说:“洛阳铲只是一件器物,器物没有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使用这个器物的人,他拿着它去做了什么。”
洛阳铲前端为半圆形,有一个特殊的弧度,且前端比后端略窄,这就保证了当它打入地层提起后,从铲子的内弧面可以带出地下原有的土壤。一把洛阳铲要经过锻打、剪边、磨刃、烧制、成型、淬火等近二十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一步出错下面都会受到影响。“下土后土带满,不掉土;出土快,易倒土;提铲易,不费力;遇到砖石不卷刃,这些都能达到,才称得上是一把好铲。”孙凯强说。
如今,经过数代人的潜心实践和研制,洛阳铲的铲头已由最初的一种规格,发展到十余种形状大小不同的铲头,使用范围也从考古勘探,扩展到道路护坡加固、建筑桩基灌注、石油勘探等各行各业。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