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高三(13)班同学简铭成功入选第51届国际物理奥赛国家队,将于今年七月赴立陶宛参加第51届国际物理奥赛。此前,简铭已经被保送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1月19日,简铭向天目新闻记者分享了这份特别的喜悦,也讲述了这条竞赛之路背后的坎坷与艰辛。
“我并不是什么学霸中的学霸,刚进杭二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突出。”简铭坦言,毕业于一个普通初中的他,算不上学校里的佼佼者,但他对物理的热爱,可能比别人要更深。
简铭对物理的兴趣是从初三开始的,那时候学了不少科学知识,对于世界万物想了解更多,也能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平时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自然现象,它是有一定物理规律的,这让我很着迷,所以也买了不少科普书。”
进入杭二中读高一后,他开始参加物理竞赛,但这条竞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高一去参赛,他没有拿到名次;高二斩获省二等奖,但对他来说,这个结果依然不够理想。“当时还挺绝望的,因为这样的成绩,仍然没办法获得一些高校的优惠政策,但是当时我也才高二,一直相信希望还是有的。”
简铭一如既往的认真和执着,班主任王世勇一直看在眼里,“如果换做别人,可能早就放弃竞赛这条路了。但简铭真的很爱物理,他是个百折不挠的孩子,并不在乎一朝一夕的成绩。”王世勇说,身为简铭的奥赛教练,自己看到了他身上有着不同常人的韧劲。竞赛之路要耐得住寂寞,简铭基本每天都做题,周末平均每天花在物理上约五六个小时。如果临近考试,他几乎是一整天都在物理的世界里,“所以简铭能最终入选国家队,我并不意外。”
确实,备赛的那段时间对于简铭来说一直是“满负荷”的。去年12月中旬,他和其他49位国家集训队选手在清华大学参加选拔考试,前后考了五六天,考了6场考试,包括理论和实验,光时长为5个小时的考试就达4场,强度很大。
“这次题目很难,大家都是全国物理竞赛金牌选手,实力在伯仲间,到最后比的就是心态。”简铭笑着说,自己最后能入选,也算是一份小惊喜,“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探索更多的物理知识,并且继续奋斗在奥赛这条路上,因为我一直热爱着它。”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