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出院,几乎看不出伤疤,我今后一定认真听医生的话,坚持定期复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病房,23岁的宁波人小董(化名)笑容满面,她细长的脖子近乎洁白无瑕,不凑近,很难发现在脖颈左侧有一根与颈纹完全重叠的、细线大小的切口伤疤。
手术后疤痕几乎看不出来
小董气色红润、吞咽正常、声音依旧清脆,完全看不出刚刚接受了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也没有出现常规甲状腺肿瘤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吞咽牵拉感,颈部的压迫感或异物感。
这一切,得益于浙大一院甲状腺外科主任邬一军主任医师创新开展的“侧径解甲”手术技术,在保证疾病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的颈前区功能。至今为止,他们已4次利用网络授课和手术直播的形式推广这项技术,来自大江南北的上百家医院、超万名医生在线观摩,相互切磋。
网络授课
传统开放手术,存在创伤BUG
邬一军主任介绍,传统的甲状腺开放手术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切口位于脖子正中,呈低领弧形状,长4~6 cm,切开皮肤颈白线,可显露并切除甲状腺。其具有易暴露和易操作、手术安全性高、时间短等优点,仍然是目前甲状腺手术的主流方式。
但传统手术对颈前区功能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术后较多的患者除颈部因皮肤增生,留下一道难掩的疤痕之外,还会伴有颈前区感觉异常和吞咽牵拉感,其术后一周的发生率可高达73.6%,2~5年后仍有37%的患者会“如鲠在喉”,甚至一些人还会因此引发焦虑。
目前,全国也有一些医院大胆创新,尝试经口腔、经胸乳、经腋窝入路的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来满足患者颈部无疤的需求。但作为“美容手术”,这类手术较传统手术的时间延长、操作难度增加,手术安全性下降,还因选择患者不当,而可能存在肿瘤残留、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的问题。
这项创新术式,在全国应用推广
如何兼顾传统手术的“彻底安全”与美容手术的“颈部无痕”?如何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术后,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感?
这些年,邬一军主任一直在思考。
反复酝酿了两三年,在一次手术中,他灵光一闪,想到新的入路方式——锁骨上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甲状腺手术,并整理文献系统性地提出“甲状腺手术颈前区功能保护”的理念。
“男士衣领稍微遮挡一下,女士戴一根细细的项链,就能遮住宛如细丝的疤痕。” 邬一军主任说,传统手术是通过颈部正面进入、走的是一条“康庄大道”,虽然路好走了,但对颈前区环境的破坏也大了;而从侧方入路切除甲状腺,相当于是沿着一条幽径行走,自然对颈部的影响就小了,患者术后预后就会更好。
创新术式
这种新术式完全避开颈前区,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颈部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美观功能。他还调整切除步骤,先分离保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后,再切甲状腺,以及彻底的淋巴清扫,使手术变得更为安全,术后患者的接受程度也更高。相比腔镜手术,这种创新术式无需昂贵器械,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去年一年,在浙大一院甲状腺外科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甲状腺手术已达500例,如今在浙大一院体系的分院和协作医院均已普及开展。为了更好地顺利完成手术操作,邬一军主任还设计制作简便的手术器械,目前正在申请技术专利。
手术中
注意!这些甲状腺结节要当心
目前,我国成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约为20.43%,差不多每5人里就有1人,女性和男性的发病比例为4:1。不少人不疼不痒,却意外的在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结节,甚至发现时已经恶化癌变、发展成甲状腺癌。
邬一军主任介绍,虽然甲状腺结节85-95%是良性的,既往总认为的单个结节比多个结节的恶性概率高。但是结合他的临床经验,多个结节有5%~15%的恶性概率叠加,恶性的概率也相当高。即使没有疼痛和任何症状,甲状腺结节也不应被忽视。
尤其是以下几种情况要特别重视,可能会是甲状腺癌:
1.年轻人(男性>女性),特别是儿童发现甲状腺结节(恶性为50%)。
2.短期内突然增大,能够以手感摸到的甲状腺结节。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
3.手摸不到,但是B超上的检测结果上显示生长速度较快的甲状腺结节。结节的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4.B超显示虽然没有增大,但是内部的回声、整体的形态发生变化的甲状腺结节。
5.结节活动受阻或固定,不再随吞咽上下移动。
专家建议,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甲状腺专科对结节的性质进行全面评估, 然后再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