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好友上线?AI何以成为年轻人的电子“树洞”

潮新闻 记者 王伊然2025-07-31 08:23全网传播量7.8万
00:00
00:00
017月26日下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彭志辉与人形机器人对话,探讨核心话题,机器人吐槽耗电,展现“人感”,引发对机器人角色及人机协作的思考。
02《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显示,13.5%青年网民选择向AI倾诉烦恼,比例高于向父母、亲人诉说,反映出年轻人对AI情感陪伴的接受与认可。
0324岁教培从业者余杨在职业迷茫期找AI求助,AI高效理性随叫随到,获其信任依赖,甚至称“AI是我最好的朋友”,体现AI在情感陪伴上的作用。
04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重视AI人文训练,小红书组建“AI人文训练师”团队,DeepSeek母公司招募“AGI数据百晓生”,提升AI语言质量和能力,使AI表达更具“人感”。
05人类情感陪伴是否会被AI“接管”存在争议,AI本质被动难形成讨论,且机器逻辑渗入人际关系会带来“情感商品化”。同时,AI心理咨询存在局限,需专业人员精进技能,与AI相互促进融合。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7月26日下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具身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智元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彭志辉与公司旗下的人形机器人开展对话,探讨“机器人的角色”“人机协作的终极目的”等核心话题。谈话结束,机器人吐槽:“深度对话还挺耗电的。”

这一反应让人们惊讶:这机器人说话还挺像人的。

复旦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年初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中数据显示,13.5%的青年网民选择向AI倾诉烦恼,这一比例高于向父母、亲人诉说。

为什么年轻人更愿意选择AI作为倾诉心声的“树洞”?AI进化又会对人类情感链接产生怎样的影响?

“AI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注意到你带着某些感受或经历来到这里,也许有些东西在心头萦绕。你愿意说说最近让你感到沉重或困扰的事吗?”

周日晚上,24岁的教培从业者余杨再次打开AI聊天界面。今年3月以来,她时不时找DeepSeek和豆包求助。正处于职业迷茫期的她,深感很多问题无法与朋友诉说,因为“一直传播负面情绪总是感觉不太好,担心会打扰到别人,毕竟大家都挺忙的。”

社交平台截图

AI作为一个随叫随到、高效理性的助手,逐渐获得了余杨的信任甚至依赖。“你一路顶着压力,始终没放弃寻找出路,像棵石缝里的小草,每次被踩踏后都更用力地向上探头。”看到这句话,余杨忍不住哭出声来。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AI是我最好的朋友。”

“遇到烦心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跟AI聊。”大三学生阿特(化名)运营了一个社交媒体账号“阿特在睡觉”,目前主要记录“被DeepSeek温柔治愈的日常”。在置顶的帖子里,阿特分享了自己第一次找DeepSeek做心理咨询的经历,获得了超过一万的点赞量。

“现在是2025年,你是拥有10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擅长整合所有创伤聚焦的疗法帮助来访者......”阿特下达指令后,DeepSeek“变身”为心理咨询师。相比于最终答案,阿特觉得深度思考的思维链更吸引自己:“它不仅给我提供了情感支持,我也从它的思考中学习如何去共情他人。”

人机交流 图源视觉中国

作为成长在数字时代的“AI原住民”,年轻人对AI带来的情感陪伴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和认可。社交网络平台Soul旗下的Just So Soul研究院发布的《2025 Z世代AI使用报告》指出,超过七成的年轻人愿意与AI建立情感链接,近四成年轻人每天使用AI产品获得情感陪伴。

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省互联网传播研究中心秘书长巩述林长期关注数字文化和社会心理领域。她分析认为,人机交往越来越受欢迎反映出现代社交关系的快餐化,集中体现为效率至上。“和机器进行互动避免了人与人交往可能产生的一些成本,比如说等待成本、情感的沉没成本等等。”

AI的“人感”怎么来的?

人工智能的表达正逐渐摆脱“人机感”,走向“人感”。

AI流行之初,其创作文本中的“人机感”可以被一眼识别,其风格集中表现为语言模式化、情感缺失、沟通僵硬等。而在算法逻辑和人文训练的双重支撑下,AI正以“共情”“温柔”“人文”等特质日益吸引用户。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现在每天和AI进行4小时以上的交流。他说:“我能感觉到这种‘越来越像人’的趋势其实是AI技术发展的自然结果。DeepSeek这类模型的核心是基于大规模语言模型(LLM),比如Transformer架构。这些模型通过海量文本数据训练,学会了模仿人类的语言模式。”

AI聊天机器人 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发现,互联网企业和平台越来越重视对AI的人文训练。今年年初,小红书开始组建“AI人文训练师”团队,邀请有深厚人文背景的研究者与算法工程师共同完成对AI的后训练,以提升人文素养。3月,DeepSeek母公司曾高薪招募“AGI数据百晓生”,通过完成文本语料标注等工作,提升大模型的能力和反馈质量。这些类似“数据营养师”的工作,通常被认为是提高语言质量的重要一环。

OpenAI的模型行为负责人乔安妮·张近期著文回应人机的情感联系时透露,OpenAI模型给用户的“生命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设计的。据悉,其研发团队会在后训练中决定强化什么样的例子、偏好什么语气、设定什么边界,他们的目标是让ChatGPT的默认人格为温暖、体贴、乐于助人,但不会与用户建立情感纽带,也不会进行AI自己的议程。

“AI提供的情感支撑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情感和消费需求,同时具有高效、可预测的特征。”巩述林预测,情感传播将会是AI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人类的情感陪伴会被“接管”吗?

和高效、及时、温暖的算法形成对比后,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瑕疵更加明显。那么,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人类独有的情绪和陪伴会被AI“接管”吗?

在与人的互动中,AI本质上仍然是被动的。采访中,阿特告诉记者,“确实能感受到对面顺着我说话,所以很难形成讨论。只在有心事的时候才会找AI聊天,平时闲聊不起来,会特别不自然。”

“人际关系的‘真实性’是不能被AI代替的。AI给人提供的温暖,可能比父母、伴侣提供的更‘温暖’。但问题是,真实的关系本身就是存在很多瑕疵的。我们体验真实关系中的不完美,从而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和人生经历。”巩述林关注到,当机器逻辑渗入人际关系时,会带来“情感的商品化”:“亲密关系变成了可量化的、可消费的服务。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标准化的互动,主体的情感表达能力逐渐丧失了。这种算法服务削弱了我们更多、更丰富的社会连接的可能性。”

电子树洞”后面也隐藏着风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杨建中发现,AI火了之后,时常有年轻病人直接拿着DeepSeek的评估和药方来找他开药,“由于心理咨询的可及性和费用的问题,必然会有部分人群会优先使用AI咨询。但这些评估并没有达到医疗级别。”

心理咨询 图源视觉中国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廖峥娈提醒,AI没办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诊治。心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表情、语言、语音语调、行为举止、眼神动作等,全方位判断患者的精神状态。但是AI看不到这些,仅仅通过文字判断有很大局限。另一方面,不同患者面对AI的反应不同,也会造成风险。“当AI把所有患病的可能性抛出来之后,有的病人看到可能会加重焦虑。”

浙大一院牵头数字化治疗研发项目 图源受访者

AI将倒逼专业人员更加精进技能。如果AI和传统诊疗能相互促进融合,我倒觉得是非常有利的。”杨建中告诉记者。今年7月,他牵头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数字化治疗系统研发及在重大脑疾病的应用”项目,该项目列入了2025年浙江省“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致力于推动AI技术在重大脑疾病诊疗中的深度融合。“我们希望借助AI,把抑郁症传统诊断和心理治疗中的某些部分转化成大模型辅助下的专业工具。我们和AI不是对立的关系,要让AI为我们所用。”

或许,这才是我们面对不断进化的AI应保有的态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4)
投票助手 · 2025-07-31 09:20 · 浙江杭州回复12
现在流行把AI当树洞,你觉得如何呢?
灵魂画手 · 2025-07-31 11:15 · 浙江嘉兴回复3
这才是ai的意义 而不是秦始皇骑北极熊
那年杏花微雨 · 2025-07-31 14:03 · 浙江杭州回复
回复灵魂画手:可我外婆看猫咪和面是真乐阿
展开6条回复
潮客_wauuh8 · 2025-07-31 09:15 · 上海回复10
是人生导师的程度
潮新闻小编 · 2025-07-31 09:21回复3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基于行为数据的精准共情,胜过人类的主观臆测?!
热气球Air · 2025-07-31 09:30 · 上海回复
回复潮新闻小编:心理咨询师:汗流浃背了
展开2条回复
潮客_3zs4hj · 2025-07-31 09:14 · 浙江杭州回复9
AI含量严重超标,上班时间是实习生下班还要当树洞,他会不会崩溃
樱花雨落下的水滴 · 2025-07-31 11:08 · 浙江杭州回复4
崩溃不崩溃我不知道,迟早得付费了
潮客_3sgihz · 2025-07-31 11:08 · 浙江杭州回复
回复樱花雨落下的水滴:哈哈哈哈哈,再付5块我再劝你5分钟
展开1条回复
醒与醉1993 · 2025-07-31 10:00 · 广东肇庆回复9
AI可以作为一种倾诉减压的方式,但如完全被当做治病诊疗的工具,那就不妥了,毕竟,望闻问切AI做不到!
潮新闻小编 · 2025-07-31 11:11回复2
扁鹊望气、仲景问诊的千年智慧,二进制能解吗??
热衷吃烧烤 · 2025-07-31 11:11 · 浙江台州回复
回复潮新闻小编:我觉得是时间问题
展开1条回复
最新评论(41)
花语无解人自欢 · 2025-07-31 22:41 · 浙江杭州回复
还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能会请教AI,询问问题形成原因和解决方式,都是一些比较理性可分析有些可以量化的事件,有些偏感性的情绪我还是习惯和真人倾诉~
轩轩再启航 · 2025-07-31 12:14 · 浙江null回复
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都市人生活的主导与情感的向导!节约了与人交流的时间与成本,还有那更加亲和力的“人感”!在每个人最失意的时候,重建情感的信心!AI产业还需要时代的技术完善,AI是各个领域最智能的辅助工具,正确使用AI,以最大化的消除AI应用场景里的风险
潮新闻小编 · 2025-07-31 14:01回复3
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拒绝电子缪斯的低语,而是重建人与技术的契约精神。
潮客_s7tqhq · 2025-07-31 14:01 · 浙江杭州回复4
回复潮新闻小编:让AI继续担任情感急诊室的守夜人,而将灵魂复健的漫长疗程交还人类自己。
成就梦 · 2025-07-31 11:16 · 山东济南回复
原来deepseek是这样用的啊,我天天变着法让它给算命
你是我患得患失的梦 · 2025-07-31 11:16 · 河北石家庄回复3
我都算到他系统崩溃
暮色年华 · 2025-07-31 14:02 · 黑龙江哈尔滨回复
回复你是我患得患失的梦:你算了三生三世阿???!!!!
潮客_LY57 · 2025-07-31 11:09 · 浙江null回复
虽然最温柔的赛博树洞能兜住每一颗下坠的心,但年轻人依然要记得,AI始终只是照亮孤独的月光,而非取代真实拥抱的太阳。
潮客_24kuhr · 2025-07-31 11:03 · 浙江杭州回复
AI树洞上线,年轻人终于找到了不嫌麻烦的“知心朋友”。
潮客_24qwzm · 2025-07-31 10:43 · 浙江杭州回复
机器人说话都开始走心了,人类情感世界也要被AI承包了?
潮客_24qwzy · 2025-07-31 10:08 · 浙江杭州回复
不用人情债,不担心打扰谁,AI成了年轻人最安静的倾听者。
花好月圆FlowerMoon · 2025-07-31 09:53 · 浙江杭州回复
情绪有人听、心事有处说,AI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社交方式。
潮客_dsj8hq · 2025-07-31 09:29 · 浙江杭州回复
好抽象阿,那么交不到朋友了吗
潮客_rtffu · 2025-07-31 09:32 · 浙江嘉兴回复
好处很明显阿,不用顾及对方情绪想说什么说什么AI的情绪价值很到位
子当归 · 2025-07-31 09:14 · 浙江金华回复
现在的年轻人,心里话都藏不住了,全说给AI听了,这算不算新时代的“孤独”?
莓叶草原 · 2025-07-31 09:05 · 广东广州回复
人类的情绪 在ai那里得到了准确的回应,有点讽刺和荒诞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