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邓紫棋首部科幻小说《启示路》陆续抵达读者手中,越来越多人在网上晒出了他们的读后感。书封上,方文山、陈铭、曾宝仪、蔡康永、何炅、王晋康、韩寒、郝景芳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赫然在列,也让这部小说更有关注度。
小说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潮新闻记者拿到书后也试读了一回。
整体来看,小说采用双线交叉的叙述模式,颇具新意。故事中,男主角聂爱凡开发和设计了名为“乐土”的虚拟世界,并爱上了其中的虚拟人歌莉娅,将歌莉娅的虚拟意识与实体机器人相联结,两人相伴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实际上,歌莉娅是女主秋创建的虚拟角色,秋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男友、左腿和未来,发现这个秘密的歌莉娅离开了聂爱凡,返回了乐土世界,最终与聂爱凡的虚拟人相伴;现实生活中聂爱凡也意识到,秋与歌莉娅本为一体……
全书以“启示路”点题,即工程师会为每个角色设计一条专属“启示路”,制造契机让他们经历各种事情,从中成长,“就像人们在生活中忽然遇到的一个挫折、一段偶然展开的旅程,或者一次旧友的重逢,这些或轻或重的片刻,都可能在他们心里埋下改变的种子,让人开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生命。”
跳出《启示路》,虚拟人似乎正在成为很多“跨界”作家构筑科幻世界的灵感来源。今年6月17日,歌手曾轶可推出自己的科幻作品《TAYOUZI1银壳下载》,这部小说以虚拟音乐人“她尤子”为主角,通过描述意识上传带来的隐性代价,呈现作者对身体与情感存在价值的反思。
“小说里,当上载后的意识习惯了高效率的一切,他们终于开始思考,作为人类的自己在以前是如何闻到一朵花的味道,如何感受一滴雨水滴在脸颊的冰冷,如何真实感受拥抱所爱之人的温度。所以才有了小说封面里那句,你要下载到地球的哪段时光?”新书上市前,曾轶可曾在社交媒体上谈及她 的创作理念。
两部创作歌手以音乐为灵感衍生而来的作品,不约而同将笔触落于人类与技术的关系,从音符建构的虚拟世界出发,诠释“爱”这一科幻文学的永恒主题,同时反映出音乐与科幻共通的文化意象。“科幻小说是文学形式也是故事,与音乐相似,二者都能刺激人类大脑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让大家产生愉悦的心情。”科幻作家任青曾指出,近现代以来,音乐和科幻小说也呈现出一种共同发展、互相影响的过程,比如《2001太空漫游》这一经典作品都曾受摇滚乐启发;平克·弗洛伊德专辑《月之暗面》中创造了典型的三棱镜形象,后期也被一些科幻作家应用到了科幻作品中,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音乐也代表某种想象力,无论是许嵩《科幻》、林俊杰《新地球》、吴青峰《太空人》等披着科幻外衣倾诉情感的歌曲,还是今年迅速在网络走红的AI爆款音乐《七天爱人》,都让我们感受到科技元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它们用直击人心的旋律连接着当下与未来,如同灵动的画笔般,勾勒出有关未来的无限遐想,也呈现映照现实与虚幻的心灵独白。
将目光落于制作精良的科幻电影,音乐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走进电影《流浪地球2》,随跌宕起伏的剧情一起牵动人心的,还有极具科幻感的配乐,比如听起来很科幻的电子音和呈现发动机等机械装置物理状态的专属音效、烘托宏大场景、厚重恢弘的交响乐等等;经典科幻电影《黑客帝国》片尾曲也充满科技与哲学的隐喻,跳动的音符如隔离杂念的屏罩也如碎散于黑暗中的幻影,编织出超越纯粹虚构的乌托邦,呈现对生命真相的恒久追问。
《TAYOUZI1 银壳下载》作者曾轶可。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天,音乐人写科幻、艺术家拍科幻……各行各业“跨界”科幻正发展为一种普遍趋势,让更多人看到“科幻+”多元业态的蓬勃活力。
不过,这种多元艺术的融合趋势也带来了新的担忧——当越来越多跨界者以新奇的设定和情节构思打破科幻写作的壁垒,是否会挤压传统科幻作家的空间,导致一种存在主义危机?
答案是未必,在记者看来,跨界科幻受到追捧背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文化革新潮的深度交汇,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元素与写作者的巧思碰撞,通过科幻这一艺术形式被具像呈现,为人们提供了差异化的审美体验和全新的科技哲学视角;明星IP自带的聚光灯效应,也会使科幻文学触达更多爱屋及乌的消费者,以创新文本与明星演绎的双向互动,带动更多优质科幻文学“出圈”。
这些作品,也如同无形的电流,贯通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近年来,火爆的VR眼镜、AR头显等新技术相继在科幻文学中亮相,延伸出更丰富的产品功能和更多元的应用场景,反哺着科幻创作;而“脑洞大开”的颠覆想象和场景试验也倒逼产业革新,拓展相关产品的交互纬度和体验边界,打破科幻与现实的次元壁,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新路径、新思路。
写作本就是一种与时代对话的方式,那些纵横交错的故事线、藏在言语背后的哲学隐喻与情感留白、震撼人心的结局,或许会带来观察科技范式变革的新视角,让更多人理解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在人工智能大潮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