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银青携手赴昆仑,同心共绘浙青情——浙江省委党校援青工作团赴青海开展援教及调研工作

    潮新闻 通讯员 叶菁 徐律2025-07-28 09:33全网传播量10万
    00:00
    00:0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浙青两地党校系统联动互促,共同提升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2025年7月16日至22日,由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陈立旭教授带队,该校离退休工作处、哲学教研部、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等联合组建工作团,怀着对党校事业和援青工作的真挚情感,不辞辛劳、跨越山海、奔赴西北,携手青海省海西州委党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援教及调研工作。

    援青工作团参观青海党史教育展馆

    银青联动  指导打磨专题课程

    本次援青工作团7名成员既有来自浙江省委党校“之江银宣”老教授讲师团的银发专家,又有来自该校哲学、社会学领域的资深教授,还有来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发展与文化浙江研究中心”的青年博士,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强强联合、协同作战、优势互补的团队模式。

    在青期间,援青工作团先后赴海西州委党校和格尔木市委党校开展专题课程指导打磨工作。根据党校系统基本培训课程的工作要求,团队成员在认真听取当地教师说课基础上,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论述》《“两路”精神的传承和当代价值》等多门课程进行了把脉问诊,从理论框架、逻辑结构、案例选取、授课艺术等角度,深入点评每门课程的主要优点、存在问题及下步改进建议,全力帮助当地党校提升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

    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立旭在点评中指出:“党校教师要讲好专题课程,应该把握‘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问题导向,深入挖掘讲题背后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二是突出主题主线,围绕讲题的内在逻辑和重点讲准讲深讲透,不用面面俱到;三是突出联系实际,要把实践中领导干部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梳理归纳,并给出有指导性的对策和建议,这样才能引起学员的共鸣和思考……”“这次进行打磨的几门课程都是我们今年以来开发的新课,浙江党校老师们的点评精彩全面、鞭辟入里,好比一场‘及时雨’,为我们提升课程质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格尔木市委党校副校长许建玲感慨道。

    援青工作团开展专题课程指导打磨工作

    浙青座谈  共同探讨党校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委党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决策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在全面提高受援地党校整体办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方面创新招、出实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对口援青工作。尤其是去年8月份,常务副校长陈柳裕率队赴青海调研党校系统对口援助工作;10月份,专门选派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青年骨干教师徐律到海西州委党校挂职锻炼,有力推进了浙江党校系统的援青工作。

    本次活动中,为增进浙青两地党校系统的双向奔赴,援青工作团相继赴青海省委党校、浙江援青指挥部等调研,分别与海西州委党校、格尔木市委党校校领导及教研骨干召开座谈会。针对党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双方围绕基本培训实施、科研集体攻关、师资培育帮扶、主题展馆建设等内容,结合自身岗位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海西州委党校管理学教研室主任铁建设认为:“现在,浙江党校系统对海西州的援助力度很大、形式多样,除给予物质帮扶外,更重要的在于智力帮扶。得益于对口支援,海西党校教师有机会去浙江参加师资培训或者跟班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今后,希望与浙江党校建立起结对式导师帮扶制,使我校教师能与浙江党校教授之间保持经常性联系、接受长效化指导。”援青工作团作出了积极回应,并就后续精准援青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援青工作团与海西州委党校座谈交流

    实地调研  深刻体悟边疆治理

    青海省作为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是祖国内地与西藏联通的战略枢纽,承担着强化民族交往交融、巩固团结大局的重要责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境内有着独特的党性教育和现场教学资源。援青工作团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奔赴青藏公路纪念馆、红光村、长江源村、德令哈农垦文化博物馆等地走访调研,进一步把握边疆治理的重点方向和边疆研究的核心课题。

    在青藏公路纪念馆,通过聆听“一位将军”“一条公路”“一个奇迹”“一段历史”“一座新城”“一种精神”的诠释,援青工作团重温了1950年代慕生忠将军带领解放军战士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用铁镐和生命修筑青藏公路的壮举,了解了军垦拓荒戍边及格尔木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深刻领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在德令哈红光村,援青工作团详细了解该村在浙江省援青指挥部支持下,汲取浙江省“千万工程”实践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党支部+企业+村民”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村产业年收入达到200余万元的鲜活案例;在格尔木长江源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切身感受唐古拉镇128户407名牧民群众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于2004年11月自发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形成今日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的感人故事。

    援青工作团调研青藏公路纪念馆

    今后,浙江省委党校援青工作团将持续关注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拓宽视野、打开思路,致力于把本次调研内容转化为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将对援青挂职干部给予更深层次的关心和支持,从挂职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帮助破解重点难点问题,赋能青海省海西州委党校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