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浙江省作家协会与阅文集团主办的郭羽、溢青作品《面纱》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叶彤,阅文集团副总编辑田志国,以及白烨、欧阳友权等 20 余位专家、评论家与责编参会,共同探讨这部社会派悬疑小说的创作价值与现实意义,会议由何弘主持。
《面纱》
作为一部聚焦网络暴力与人性困境的现实题材作品,《面纱》以悬疑为外壳,通过多时间线交织与人物命运纠葛,直击网络时代的社会病灶。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评价其“体现了网络文学从幻想爽感向现实介入的转型”,以文学方式回应了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哲学命题,实现了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的跃升。
多位专家对作品的文学性与现实关怀给予高度肯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指出,郭羽和溢青的创作“既具浓郁现实性,又有强故事性,注重人性审视与社会问题叩问”,其写作“偏向类型小说的精耕细作,有些像麦家、马伯庸”,并坚信“他们在这个方向坚持下去,定会闯出自己的天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则认为,《面纱》是“非常成熟的社会派悬疑小说,富有现实关怀与人性关怀,叙事水平对标日本、欧美的同类型畅销书,不遑多让”。
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力亦获行业认可。
《面纱》已于2024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并在上个月入选 2025 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荐榜,展现出其在文学创作与 IP 转化上的双重潜力。阅文集团副总编辑田志国表示,《面纱》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笔法直击现实痛点,是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佼佼者,其“无需依赖血腥暴力,以无形的人性压迫为‘凶器’”的创作手法,体现了对现实题材的深刻把握。
研讨会中,专家们还聚焦作品的结构创新与人性刻画。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欧阳友权提到,《面纱》创造性使用“对位式衔接”技法,将7个年份的叙事时空分解为48个部分,形成循环叙事模式;安徽大学教授周志雄则称赞其“对‘苦命人’群体的深切共情”,人物“在善恶边界游移,挣扎与坚守直抵人心”。
作者郭羽、溢青
作者郭羽、溢青表示,创作《面纱》是希望通过网络暴力与98洪灾中女性的命运纠葛,“画出普通人在时代褶皱里的挣扎与坚守”。正如作品名所喻,每个人生命中都有“面纱”,或为保护自己,或为原谅过去,而作品的价值正在于揭开面纱,直面人性与社会的真相。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肯定了《面纱》在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中的突破,也为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