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紫之隧道这一段没有下坡却会自动加速?老司机:我遇上了“行车错觉”

    潮新闻 记者 盛锐2025-07-21 10:04全网传播量24.4万
    00:00
    00:00
    01杭州的紫之隧道由1#、2#、3#三个隧道及两段桥梁组成,全长14.4公里,是杭州最长、全国最长的城市隧道群。
    027月21日记者体验紫之隧道,发现由北向南行驶时部分路段下坡感不明显,返程时紫之3号隧道至西溪路出口间下坡感明显,至少1.5公里路段不踩油门速度可保持稳定或缓慢下降。
    03有关部门称黄先生大概率遇到行车错觉,其描述路段实为下坡路。当下杭州城市隧道增多,驾驶员在隧道内行驶应提高注意力、降低车速、保持车距,避免因“行车错觉”发生事故。
    04进入隧道前要提高注意力,提前50米左右开启灯光,按限速标志提早减速,保持安全车距。驶入隧道时视线从明处到暗处,要谨慎驾驶,切忌在隧道出入口突然变道或急刹车。
    05隧道内行车要加大车距,若出现车辆故障,在车辆还能行驶时应尽可能驶出或停至紧急停车带。驶出隧道时,勿盲目提速,应保持匀速行驶,看清路况与天气后再提速。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文一路隧道、天目山路隧道、之江安澜隧道、紫之隧道……开车穿行杭州,一定对诸多贯通东西南北的隧道印象深刻,这些隧道纵横交错间串起了杭州的快速路网,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

    最近,家住转塘区域的黄先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次由南往北穿行紫之隧道的时候,总会有一段两公里左右的路,不用踩油门,会加速,能一直滑行,“视觉上,感觉也不是下坡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蛮有意思的。”

    7月21日上午,记者驾车从紫金港路出发,经由紫之隧道至之浦路,再掉头返回,进行了体验。

    公开资料显示,紫之隧道由1#、2#、3#三个隧道以及两段桥梁组成,全长14.4公里,是杭州目前最长的隧道、也是全国最长的城市隧道群。

    盛锐/摄

    7月21日10点,隧道内的车依旧不少,整体能稳定在70-80km/h的车速,单程约15分钟。

    一进隧道,可以明显感觉到黄先生说的“感到车速变慢,但实际在加速”的感觉,需要时不时踩一脚刹车,控制车速。

    隧道口出入口的灯光设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感觉。

    由北向南往钱塘江方向行驶时,感觉大部分路段都在爬坡,下坡感不明显,实际上一松油门,车速也迅速下降。

    返程经由紫之3号隧道、紫之隧道10km-11km路牌之间开始,下坡感很明显,不踩油门,速度也可以保持稳定,或者缓慢下降。

    这样的路段一直持续至西溪路出口,全长至少1.5公里。出口匝道是一条明显的斜上坡,短时间内车速迅速下降。

    盛锐/摄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会产生‘行车错觉’,尤其是在进入隧道等视野收窄、光感剧烈变化的场景。”有关部门表示,黄先生大概率是遇到了行车错觉,他说的那段其实是段下坡路。

    当下杭州内的城市隧道越来越多,驾驶员在隧道内行驶时更应该提高注意力、降低车速、保持车距,避免因为“行车错觉”发生事故。

    隧道内车道较隧道外车道狭窄、光线偏暗,适当减速能让驾驶员有更多时间判断隧道内的状况。进入隧道前要提高注意力,注意观察交通标志和情报板的提示,提前50米左右开启灯光,按照限速标志提早减速,保持安全车距。

    驶入隧道时,驾驶员的视线从明处进入暗处,会感觉一片漆黑。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谨慎驾驶,切忌在隧道出入口突然变道或急刹车。隧道行车除了要减速,要开灯,还要加大车距。

    隧道内较为封闭、狭窄,车辆行驶时应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为自己预留足够的避险空间。

    如果在隧道内出现车辆故障,在车辆还能行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驶出,或停至隧道内的紧急停车带,避免在隧道主线停车,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

    驶出隧道时,请勿盲目提速。车辆驶出隧道的瞬间,驾驶员的眼睛会被隧道外强光刺激,导致视野短暂发白,此时,应保持匀速行驶,等看清隧道外具体路况与天气后再提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一楼邻居装修竟然要挖地敲墙:投诉了一个多月,为什么还在施工?
    俄罗斯商品馆成了“时代的眼泪”?杭州多家已闭店,开业不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