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不赏景不吃饭,大热天只为在西湖找一块石头,石头中藏着什么

    潮新闻 记者 陈颖2025-07-16 12:36全网传播量5.8万
    00:00
    00:00
    01杭州摩崖石刻爱好者袁杰发现“仆夫泉”石,此石由杭州乡土文史专家丁云川最早发现,是西湖宋代名泉“仆夫泉”的历史印记,袁杰希望其能被更多人了解。
    027月16日,潮新闻记者在西子宾馆找到“仆夫泉”石,刻字不易察觉,经丁云川确认是其当年找到的石头,位置有变动,背后藏着西湖往事。
    03“仆夫泉”与玛瑙寺相关,北宋时智圆禅师命名,后玛瑙寺迁至葛岭又得“后仆夫泉”,“仆夫泉”在古代文献中被提及,后泉眼湮没,明代冯梦祯再度发现并写《孤山仆夫泉记》。
    041999年,丁云川在西子宾馆发现“仆夫泉”石,多年来一直呼吁保护,近期或有望被纳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条件成熟时或回归孤山。
    05“仆夫泉”石有两大疑问待解,一是石刻年代不确定,或比明代更早;二是其如何从孤山到西子宾馆不明,有从塌败孤山行宫移来或汪姓成员传承两种可能。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夏天到西湖,你想看什么?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这几天,杭州摩崖石刻爱好者袁杰专门去了一趟浙江西子宾馆,跟很多人不一样,他到宾馆不赏景不吃饭,而是顶着大太阳在草丛里找一块石头。

    袁杰说,这块其貌不扬的石头大有来头,名叫“仆夫泉”石,最早由杭州乡土文史专家丁云川发现,是西湖宋代名泉“仆夫泉”留下的历史印记。

    上个月,他偶然间看到丁先生一本刚刚出版的新书,书中就提到这块石头,这顿时让他起了寻访的念头,“这块‘仆夫石’倒卧在草丛里,很不好找,最后才好不容易对比着照片找到了。”

    “能不能把这块石头正立起来,旁边加上一段说明,方便更多人了解?”袁杰希望“仆夫泉”刻石能让更多人发现杭州未知之美。

    袁杰拍摄的“仆夫泉”石。受访者提供

    7月16日上午,潮新闻记者赶去了西子宾馆。

    沿西子宾馆瑶园咖啡厅通往西湖的大道一直走,前前后后能在草丛里看到好多相似的太湖石,记者来回找了几次,终于在大道尽头找到了这块“仆夫泉”石。

    “仆夫泉”石。记者 陈颖 摄

    虽然依稀还能看出太湖石昔年风采,但由于石头倒卧的角度问题,石头上的刻字并不容易被察觉,记者仔细看了好多遍,才发现石头的犄角旮旯处,隐隐约约有字。

    这正是“仆”字的繁体刻字,再往下一瞧,“仆夫泉”三个刻字最终完整跃入眼帘。

    “仆夫泉”石。记者 陈颖 摄记者

    记者把刻字的照片发给了丁云川,他确认这块石头就是他当年找到的“仆夫泉”石,“就是位置跟最开始发现的时候不一样了,从草坪的东面挪到了西面。”

    丁云川说,“仆夫泉”石的背后,藏着西湖一段往事。

    现在的玛瑙寺原名玛瑙宝胜院,由五代吴越王于后晋开运三年(946)在孤山玛瑙坡创建。南宋时,玛瑙宝胜院由孤山迁到葛岭,也就是今天玛瑙寺所在地。

    相传北宋时,宝胜院的智圆禅师与林和靖为友。常来常往,以诗自娱。一日,寺庙的民夫在修剪竹林时不经意间挖出了一口清泉,智圆禅师认为众生平等,命名为 “仆夫泉”。

    玛瑙寺迁到葛岭后,寺中僧人掘地时又得清泉,于是命名为“后仆夫泉”。

    “仆夫泉”石。记者 陈颖 摄

    作为杭州名泉之一,“仆夫泉”在《西湖志》等古代文献中都有被提及,后来“仆夫泉”泉眼湮没,明代诗人冯梦祯晚年移家杭州,结庐孤山,在清理瓦砾时再度发现了一口清泉,经冯梦祯考证:这就是智圆禅师命名的“仆夫泉”。

    冯梦祯还写了一篇《孤山仆夫泉记》作为纪念,文中提到“水寒冽,以烹粲煮鲜,远在湖水上……”意思就是用泉水来做菜,滋味很鲜。

    时间荏苒,“仆夫泉”今已不存,直到1999年,丁云川到浙江西子宾馆开会,偶然在近湖草坪发现了一块卧倒在地的太湖石,上有“仆夫泉”三字,这才让这块宋代命名、明代镌刻的“仆夫泉”刻石重回世人视野。

    丁云川与“仆夫泉”石,受访者提供

    “如果没有这块‘仆夫泉’石,那么西湖上有关仆夫泉的故事就没有历史的见证物了。”丁云川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呼吁更好地保护“仆夫泉”石,今年好消息传来:“就在前段时间,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陈云飞专程找到我,我们一起到西子宾馆寻访了这块石头,作为西湖文化遗存之一,‘仆夫泉’石或将有望被纳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条件成熟时,石头或许还将回归孤山。”

    “至今,‘仆夫泉’石仍有两大疑问待解。” 丁云川解释说,疑问之一是石刻的年代问题尚未得确定,根据文史资料考据,他认为是冯梦祯在泉旁矗立了一块太湖石,并镌刻“仆夫泉”三字,“但一些专家查看后认为,石刻的年代有可能比明代还要更早。”

    此外,“仆夫泉”石是怎么从孤山到西子宾馆的,依然是个谜。

    “一种可能是从塌败的孤山行宫移来的,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原副局长孙喆看了石头后曾告诉我,当年修建西子宾馆时,从西湖及周边搜寻了大量湖石,可能石头就是这样过来的;还有一种可能是两位汪姓成员串联起的传承——冯梦祯的《孤山仆夫泉记》就写道‘余得孤山故人汪生’,而汪庄,也就是西子宾馆的所在地,是皖商汪裕泰汪自新别业。”

    丁云川期待,未来得到更好保护的“仆夫泉”石能解开更多谜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