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上半年GDP增速5.3% 专家解读:政策出台为经济回升提供坚实支撑

    潮新闻 记者 许伊雯 甘居鹏2025-07-15 09:39全网传播量525
    00:00
    00:00
    01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GDP达66万亿元,同比增长5.3%,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下半年消费将发挥“压舱石”作用,新产业等将保持较快增长。
    02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表示,上半年5.3%增速超预期,政策发力是重要驱动力,但需警惕外部环境风险和国内需求内生动力不足等制约因素,如6月餐饮业增速仅为0.9%。
    03苏剑认为,下半年财政政策需进一步发力,货币政策降准降息将继续推进,至少还有一次降息、一次降准可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突出支持科技创新等主线。
    04上半年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表现亮眼,苏剑建议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政策协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05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专家建议从城市更新与政策效能突破。严跃进强调城中村改造是激活市场关键,需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执行力度;李宇嘉提出调控需跳出传统框架,推动住房品质升级和深化城市更新战略内涵。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达6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对于下半年经济运行,盛来运表示,在政策的推动下,消费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会继续显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近期有关部门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会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7月15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5.3%增速超预期

    下半年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上半年5.3%的同比增速相当高,出乎意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此前市场普遍担忧二季度增速可能下滑,如今这样的增长态势足以振奋人心。

    在他看来,政策发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为经济回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但数据背后仍需警惕制约因素。苏剑指出,当前经济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外部环境风险积聚,波动性显著增大;二是国内需求内生动力不足,居民消费整体偏于疲弱。

    “以6月份餐饮业为例,增速仅为0.9%,这一数据相当低。”他认为,部分行业政策执行中存在的过度解读、层层加码问题,是导致消费疲软的重要原因,“比如对餐饮业的一些限制,源于对相关规定的过度执行,这种政策不一致性对经济造成了不必要的约束。”

    图源:视觉中国

    谈及下半年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整,苏剑认为,财政政策需进一步发力以弥补“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率递减带来的缺口。“上半年以旧换新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扩围空间缩小,必须通过其他政策工具填补空白。”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仍将继续推进,这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投资需求至关重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货币政策也将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下半年随着美联储重启降息,我国货币宽松的空间也将随之打开。下半年应至少还有一次降息、一次降准的可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进一步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不过,苏剑也指出,上半年5.3%的增速远超预期,意味着下半年经济压力有所减轻。“按照年初5.0%左右的增长目标,下半年增速达到4.5%以上即可完成任务。”这可能使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适当缓和,但政策宽松的整体取向不会改变。

    从上半年数据看,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表现亮眼。

    在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方面,苏剑建议,一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引导资源向高科技行业倾斜;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包括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及社保体系改革,通过社保完善消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三是优化政策协同,确保财政、产业等政策形成合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房地产投资处于筑底期

    专家建议从城市更新与政策效能突破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的分化数据,凸显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的筑底阶段。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既需要全力稳固市场底部基础,更要通过精准政策推动行业企稳回升。

    图源:视觉中国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强调,城中村改造将成为激活市场的关键抓手。“这项工作不仅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更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他指出,城中村改造需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密衔接,通过成片开发、功能升级等方式释放内需动能,“这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的有效手段。”

    在政策执行层面,严跃进特别关注既有调控措施的落地效能。

    “自去年9月以来,各地出台的限购放松、首付比例下调等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解读和执行力度。”他认为,随着市场预期逐步修复,政策效应将加速释放,“关键是要让购房者真正理解政策红利,通过稳定的政策环境促进合理住房需求释放。”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则提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跳出传统政策框架。“存量调控政策已基本出尽,单纯依靠边际放松难以实现市场止跌回稳。”他表示,国家层面已明确从宏观维度重构行业发展逻辑,具体可从两大方向突破。

    一方面,需大力推动住房品质升级。“通过提升住宅项目规范底线标准、完善建筑设计规范,鼓励开发商打造第四代住宅等高品质产品。”李宇嘉解释,品质升级并非单纯追求高端化,而是通过提高基本居住标准,有效激发改善性需求,“让居民愿意为更好的居住体验买单。”

    另一方面,要深化城市更新战略的内涵。“不能局限于物理空间改造,更要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短板,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完善‘一老一小’服务设施。”他分析,这种系统性更新既能提升居民居住福利、降低生活成本,又能结合新型城镇化促进人口本地化扎根,“将住房纳入内需和消费体系,才能形成就业、城市化与住房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