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让新经济新动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引擎

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2025-07-15 08:25全网传播量32.4万
00:00
00:00
01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规模和质量双增长。GDP增速5.3%,超全年5%目标,下半年增长压力降低。规模增长受益于内需、外贸和服务业增长,质量提升体现在工业和服务业结构优化、数字经济和新动能发展。
02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领域装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增速分别为10.2%、9.5%,服务业领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高达11.1%,金融业增速达7.3%,制造业投资增长7.5%,投资结构优化。
032025年初,中国新经济热潮兴起,杭州新锐科创企业矩阵成焦点,全球投资人关注AI等未来科技领域。新经济之于中国经济重要性愈发明显,杭州新锐科创企业矩阵是其典型代表。
04浙江经济提质增效领先全国,得益于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构建优质营商环境。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浙江企业在全球竞争力显著提高,前五月出口同比增长9.6%,外贸体现强劲韧性。
05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如内需可能萎缩、外贸压力存在、楼市承压等。浙江通过发展硬科技、软实力和优化营商环境应对挑战,其经验值得其他省份参考。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上半年关键经济数据,整体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规模和质量呈现双增长的局面。从规模上看,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为5.3%,该增速远远超过了全年5%的目标,下半年经济增长压力有所降低。从规模贡献上看,中国经济规模增长主要受益于三个方面:其一是两新两重带来的内需增长,尤其是国补带动耐用消费品需求增长,提振了社会零售数据增长;其二是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保持了韧性,并没有因为“关税战”而萎缩,反而强势逆袭,顶住了压力;其三是服务业的增长正在加速,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权重正在不断增加。

从质量上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韧性不断加强,经济质量不断提升。

比如,在工业领域,装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的增速分别是10.2%、9.5%,这些制造领域属于高附加值领域,说明工业结构获得优化。

再比如,在服务业领域,和数字化信息化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高达11.1%,说明数字经济和数字转型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增长的新引擎,金融业的增速也达到了7.3%,上半年金融业增长的同时,结构也不断优化,经营贷、消费贷、车贷等新型借贷正在取代房贷按揭,成为金融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虽然对经济的贡献率有所下滑,但投资结构有所优化,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5%,这说明产业资本对中国制造业的信心正在不断提振。

上半年,中国经济质量和规模双丰收,新经济新动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引擎。而浙江,则在经济提质增效方面领先全国。本轮中国新经济热潮起于年初,由于deepseek在全球获得关注,杭州新锐科创企业矩阵成为全国焦点,继而,在以“杭州新锐科创企业矩阵”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全球投资人开始主动登录港股和A股,投资人开始主动关注AI、人形机器人和脑机接口等未来科技领域。可以说,2025年上半年,新经济之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而杭州新锐科创企业矩阵,则是新经济的一个典型代表。

杭州新锐科创企业矩阵的产生也并非偶然,浙江省一直以来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并积极构建优质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有了适合科技创新企业生长的土壤,杭州才有了这些新锐科技企业,浙江才能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经济质量提升。

六小龙是硬科技,而除了硬科技,浙江还有软科技。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通过引导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浙江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显著提高。比如,通过跨境电商和跨境支付便利化,浙江商品在全球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从而更好应对了“关税战”对浙商带来的负面影响。浙江前五月出口同比增长9.6%,外贸体现出了强劲韧性,而这些韧性,一方面来自浙江的硬科技实力,即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竞争力,另一方面来自浙江的软科技实力,即通过跨境电商来扩大浙江商品的全球市场覆盖。

综上,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多的挑战。比如,两新两重提振内需,但假如两新两重政策停止,是否会造成内需再次萎缩,比如,中美谈判尚未结束,外贸压力依然存在,比如,楼市依然承压。相信中国能够应对好这些挑战,而浙江,则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其一发展硬科技,提高竞争力;其二发展软实力,增强开放度;其三优化营商环境,放水养鱼,壮大民营经济。做好这三点,浙江经济将能够应对任何风浪,立于不败之地。而浙江的这些经济发展经验,也当成为中国其他省份的重要参考。

(作者系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临沂“蛤蟆汤”事件有了调查通报,但追问不能停
潮评丨让好案例成为“好风景”
潮评丨与民争利的景区,跳不出的“门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