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对方说手机坏了登不上微信,我居然把钱转给了骗子!”7月10日深夜,市民小陈在诸暨城东派出所做完报案笔录后,懊悔地向民警感叹。
一场精心设计的“高仿账号”诈骗,让她在短短一小时内损失1万元,而骗子的破绽,其实从一开始就藏在细节里。
当晚8点,小陈正在家刷微博,一个熟悉的头像突然弹出私信提示。点进去一看,对方昵称仅比自己的朋友小郭多了一个字母,头像、简介都和小郭的账号如出一辙。
“小陈,帮帮忙吧!”对方开门见山,语气带着焦急,“我手机前两天掉水里了,送修后微信、淘宝全登不上,急死我了!”没等小陈细问,对方又说:“上周在淘宝店铺预购了一只LV包,卖家说今晚9点前必须付10000元尾款,不然不仅4000元定金不能退,包还会卖给别人。我现在没法用微信转账,也登不了淘宝,你能不能帮我直接转给卖家?卡号我发给你,回头等我手机修好拿回来立刻还你!”
小陈看看小郭的社交账号名称无大差别,说话语气也和小郭别无二致,便彻底放下了戒心。“行,我这就转。”她一边应着,一边按照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号,通过手机银行转了10000元。
转账成功后,小陈将转账截图发到小郭微信。几秒钟后,小郭的回复让她如遭雷击:“这是什么钱啊?”小陈瞬间懵了,赶紧把微博聊天记录发给小郭。小郭一看就急了:“这不是我!我的微博账号根本没发过这些消息,你被骗了!”
这时小陈才猛然惊醒,回头细看发现对方提供的“卖家银行卡号”,户名不是LV官方账户,而是一个私人账号,才惊觉被骗,赶紧向派出所报警。
在此,警方提醒:此类“高仿账号”诈骗具有极强的迷惑性,骗子往往通过窃取受害者社交平台的公开信息(如朋友圈、动态、共同好友等),模仿熟人的语气和习惯,再编造“手机损坏”“账号异常”“急事需代付”等理由,切断受害者的多渠道核实途径,从而实施诈骗。
为避免落入陷阱,请牢记“三不原则”:涉及转账、代付等金钱交易,务必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真人核实”方式确认,切勿仅凭社交平台消息就轻信;
对“熟人”提出的“账号异常”“无法使用常用软件”等理由保持警惕,可故意提及只有两人知道的私密信息进行试探;
若发现疑似诈骗,立即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对方账号信息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联系银行冻结对方账户,为挽回损失争取时间。
目前,警方已根据小陈提供的线索展开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