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宋代艺术造极于世的文化魅力,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以宋韵美学研究工程为核心,以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为抓手,联动宋韵文化历史名城,着力开展宋韵美学系列研究与梳理,并举办宋韵美学艺术系列研究与展览。2025年7月3日,“洞天行履——宋人自然秩序的审美转译”宋韵美学艺术展在河南开封博物馆启幕。
本次“洞天行履”主题展览与杭州首展“雅正高华”的探索遥相呼应,分成“入岫-游观-及物-悟道-栖居”五个部分,通过绘画、书法、陶瓷、服饰、家具、茶器、园林等12种艺术形式,串联起跨专业跨学科的场景构建,让大家感受如何理解宋人艺术语言在表达自然、理解世界、安排生活的方式。
入岫篇
陶佛垂目,崖拓凝霜。数尊造像守洞天之门,时痕沁壁,拓痕藏幽。此境仿庄子窈冥之渊,引客踏破尘嚣,入审美玄境。造像如月照迷途,拓片若舟渡心海。俯仰之间,一步一印,皆是叩问宋韵的禅阶,尽显超然物外之“入岫”初心。
本篇章聚焦展陈宋代陶模佛像与南北宋摩崖石刻拓片。陶模佛像朴拙生动,传递民间信仰;石刻拓片则清晰呈现名山崖壁上的时代铭文。二者交织,营造出令人恍入洞天的玄秘之境。观之,仿佛自然山川的气韵与匠人的虔敬在方寸间交融共鸣,那些线条与造型,宛如造物与灵性共同编织的宏大艺境气象,无声展现宋人对宇宙自然的深刻体悟与精妙艺术表达。
游观篇
行到水穷,坐看云起。“游观”篇以动态视角解构山水,展陈今人笔墨和书画创作。师生笔墨与古崖石刻隔空相契,古拓新卷共染一室云烟。人在画中游,心随青嶂远。我们穿越其中成为画中行者,在虚实交错间体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万物之盛的古典哲思,重拾山水观照中动静相偕的自然韵律。
本篇章以“山水华章”与“摩崖问道”两大主题诠释宋代艺术精神。“山水华章”以构建层峦叠嶂的山水意象为展陈方式。重点展陈了《早春图》《万壑松风图》《风雨归舟图》《秋窗读易图》《雪山行骑图》《赤壁赋全图》《后赤壁赋》等摹本和师生作品《后赤壁赋题跋》。这些作品不仅再现宋画典范,更于方寸间展现天地气象,传递宋人“格物致知”、融个体于宇宙的独特哲思与审美。
“摩崖问道”则呈现当代艺术家汲取宋代摩崖石刻金石气魄与风骨,以辛弃疾《西江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和子由渑池怀旧》、晏殊《撼庭秋》、陆游《纸阁午睡二首》等宋词为题的书法创作。艺术家融合古意与时代精神,在笔墨间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问道。两章并置,一承古风,一开新境,共同勾勒宋代艺术永恒的魅力与影响。
及物篇
云山黛色,宋瓷天青。“及物”篇以霓裳之翩然,化溶绵密针线手作之江南雨雾,于质朴中显奢华。图案手作青绿晕染,盘盏盛梅影,铜镜渡秋霜,古纹新作交织如蔓,尽显宋人高雅与含蓄韵致。光景移晷,漏刻浮生,当宋物之形色跨越千年而一跃成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器用时,物之何以为物,正是万物静默之自证。
本篇章通过“光景流年”与“霓裳江南”两大章节,呈现宋代美学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转化与生活表达。“光景流年”展陈艺术家提炼北宋自然肌理、历史符号等地域元素,以宋代经典图案、构图与意境为灵感,创作融合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立体装置与平面视觉作品。这些作品超越图案再现,旨在激活传统基因,构建东方意蕴的现代视觉空间。“霓裳江南”则将宋韵引入服饰领域。艺术家汲取宋代典雅色彩与精巧纹样,创作《茶色天衣》《墨意》《宋韵十二时辰之纹》等服饰。
本章节不仅展示服饰,更通过“物”(衣)诠释宋人“衣食住行”中对“衣”的追求——内敛、精致、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美学,体现艺术对日常的诗意升华。两章并置,一者重塑视觉空间,一者再造服饰美学,共同展现宋韵美学在当代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悟道篇
一山一石,皆具神性。“悟道”篇以织锦之悬垂藏大千于经纬,悬丝垂落似高山悬置,訇然作响,而见大观。叠石处以天地为境,以山石为引,仿宋人丘壑,解天地玄机,嶙石峋影中叩见宇宙磅礴。当宋人山水构写天地自然之秩序与审美,身处此间,观物已非目视,率以心悟也。
本篇章以“素以为绚”与“艮岳灵枢”两大章节,深度诠释宋人寄情自然、师法造化的艺术精神与空间哲思。“素以为绚”聚焦宋人观照自然与山水的独特之道。
展陈《岫云织·仰观》《练波织·平眺》《层帷织·探幽》《丰饶之海》等匠心独运的织锦山水与纤维艺术作品。艺术家以丝线经纬为笔墨,将宋人对天地云水、层峦幽谷的细腻体察凝练于纤维的肌理、色彩与空间层次之中,在“素”朴材质中绽放出自然万物的绚烂意象与内在气韵。“艮岳灵枢”则重构宋人园林“芥子纳须弥”的审美意境。该章节以南宋吴山将台山排衙石等艮岳遗韵为灵感,通过构建宏大的室内空间巨构,并辅以大幅叠石素描为背景,巧妙将奇峰峭壁的磅礴气象引入方寸。观者置身其间,可“瞻怀远视”,体验移步换景之妙,瞬间穿越时空,直抵宋人营构的丘壑林泉与精神桃源,感受其对永恒宇宙秩序的追寻。
栖居篇
釉含烟雨,禅茶生境。茶席于不见而见之中,仿宋雅贤流,以烟气袅作流云,以素器布陈星野。坐忘之中,宋式家具与器物化作心窗远景。陶瓷漆器概为宋人雅玩之好,抚器如触温玉,啜茗若饮烟霞,身居方寸,神游九垓。当下世界,器道相生于诗性之地,栖居之境终见那份超脱与雅致。
本篇章以“诗意栖居”与“禅茶集境”两大章节,共同诠释宋人融艺术于生活、寄哲思于器物的雅致境界。
“诗意栖居”聚焦宋代器物美学的当代传承。陶瓷艺术家深研宋代青瓷“尚玉比德”的文化基因,在传统形制与釉色中注入现代审美,令作品焕发熔铸古今的幻彩生机。同时展陈的漆器漆盒,则一脉相承宋代漆艺的温润精工,于方寸间延续着内敛隽永的东方造物智慧。
“禅茶集境”则构建沉浸式的精神道场。以宋代文人“禅茶一味”体悟宇宙的哲思为核心,依托“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四雅”仪轨为蓝本,为今人营造涤荡心灵的悟道空间。精雅的宋式茶席器具构筑起滋养精神的场域;古制香炉、香饼氤氲出澄明之境;特别以宋代规制装帧的《西湖十景》册页,巧妙将南北宋都的山水意境融入禅茶哲思,最终凝练为一方可触、可感、可思的精神栖息地。
(*文内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