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5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实践团赴浙江德清莫干山镇,围绕“青年入乡赋能乡村振兴”展开深度调研。
兰大学子赴浙江德清莫干山镇调研(受访者供图)
首站,团队考察了莫干山阳光生态园。返乡青年俞诗凡于2018年创立该园,核心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创业初期克服资金与村民支持等困难后,生态园如今农产品年产量超200吨,并开发农耕体验、研学项目,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团队120人平均年龄26岁,多为农教专业人才,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同日,实践团探访了“木芽创客空间”。这个2019年启用的平台已吸引30余支以乡村民宿为核心的青年创业团队。空间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团队将“民宿管家”升级为“乡村体验设计师”,通过故事叙述、创意活动焕新业态。目前已有十余个项目盈利,过半关联民宿,有效带动就业并推动产业摆脱同质化,成为乡村人才与产业孵化器。
7月4日,团队参观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实践馆,了解莫干山生态转型历程。“青年力量”板块显示,截至2025年初,当地已吸引3000余名青年返乡,带动村集体增收超600万元。实践团还调研了仙潭村的青年治理实践。在“青年入乡”推动下,返乡青年郎萍2019年当选村干部并发起“仙潭青年议事会”,将村庄划为8个青年责任区,借鉴“微网格”理念激活治理。青年干部带动下,村里组织“婆媳茶话会”、整理村史,改造闲置农房为研学基地,引入创意资源打造“乡村会客厅”与“非遗工作室”,形成“青年治村、村聚青年”的良性循环。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成员们表示将带回莫干山经验,持续关注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以青春视角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