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最新个展“十六观十五”在成都东来艺术开幕

潮新闻 美术报 通讯员 李璞2025-07-10 09:42全网传播量1.2万
00:00
00:00
016月29日下午,张晋个展“十六观十五”在成都东来艺术开幕,策展人黄静岚,呈现“十六观”“十五秒的虔诚”两全新系列,主题与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关联,展览持续至8月8日。
02张晋“十六观”系列受陈洪绶人生经历启发,探讨“物”与“我”关系,以运动方式呈现照片视觉体验,营造16个观看物或4-5种观看方式,伪造古代卷轴画视觉效果。
03张晋“十五秒的虔诚”系列四张作品,花3年时间、4趟泉州收集素材,以游客双手合十表演方式构成时间叙述性,是对他者观看,放大短暂时间为沉思场域。
04策展人黄静岚认为,“十六观”与“十五秒的虔诚”两个系列一内一外、一物一人,在时间维度上互为镜像,共同指向对瞬间捕捉与时间操作体认。
05张晋作为高校老师,发现摄影凝固瞬间反视觉,其创作融合运动与时间、感知与思维,展现对物凝视与对他者观看不同视角。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6月29日下午,张晋最新个展“十六观十五”在成都东来艺术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黄静岚担任策展人,呈现了艺术家张晋时隔八年后的两个全新系列“十六观”和“十五秒的虔诚”。

左起:艺术家张晋,东来艺术创始人梁东来,策展人黄静岚

艺术家张晋现场导览

张晋在现场谈到,本次展览的主题“十六观十五”与明代画家陈洪绶晚年的画作《隐居十六观》有所关联。大明亡国的前一年,陈老莲将自己的发髻剃光出家,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

“十六观”系列

“十六观”系列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隐居十六观》中可以看到他对于自己人生的宏观前瞻和描画,以简洁的白描绘出隐士生活中的十六个观照:“访庄、酿桃、浇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浣砚、寒沽、问月、谱泉、囊幽、孤往、缥香、品梵。”这十六个意象完整组合了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这幅画也是其人生中得到或失去的东西。“陈洪绶的人生转折是在46岁,明朝灭亡的前一年。处在这个年纪的我在想,自己未来要怎么办?既然以往面对艺术的方式不再生效,何不换一种方式。于是便以他这样一位境界更高,苦难更深的人为对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在他人生的最后八、九年间的经历,又是如何面对时间的。现场这两个系列一个是向内观看,一个是向外观看,都是在讨论‘物’与‘我’的关系。”

“十六观”系列

展览现场

作为高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张晋发现摄影中凝固的瞬间其实是反视觉的。“本来物体就是运动的。风在动,水在动,这才是真实。”于是,他试图消解手机或拍摄设备所凝固的内容,以“运动”的方式呈现照片中的视觉体验,以此强调出时间的切片。“电影讲求缝合时间与空间,给人一种真实的错觉。我想用电影运动镜头的方式,将不同的物件,如室外的树,室内与我相关的老物件,重新进行观看、拍摄,在几秒、几分钟内形成静态画面的相互叠加。”

“十六观”系列

“十六观”系列

在“十六观”系列中,张晋营造了16个观看的物或4-5种观看的方式。观众可以看到他拍摄的楼下树林中从冬天到春天的树木,将一炷线香燃烧时的不同时间画面相叠加,满月时姑祖母为其手工打制的银饰,作为裁缝的外公用竹子制作的量衣尺,父亲在中药柜上书写的毛笔字……这些过去的仪式感早已被商品化所取代,包括古代文人的清供。于是,张晋找来“卷纸”这一每家每户都会用到的物品,伪造起古代卷轴山水画的视觉效果,组成了一幅现代生活的清供图,又在另幅画面中投屏了陈洪绶年轻时画的山水画。为了讲清楚“烧花”的几件作品,张晋甚至花了20多天撰写了一部短片小说。最后,他将小津安二郎电影《晚春》中的花瓶和《浮草》中的自行车同样投屏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其他物件,形成了新的画面内容。

“十五秒的虔诚”系列

“十五秒的虔诚”系列

“十五秒的虔诚”系列

“十五秒的虔诚”系列

“十五秒的虔诚”系列的四张作品,张晋前后花了3年的时间,去了四趟泉州,收集了很多的素材。“洛伽寺旁边寺庙的防波堤上,站满了拍照打卡的游客,大家双手合十的自我表演方式,跟露天舞台剧一样。我做了一些组合,构成了时间的叙述性。”

在黄静岚看来,“十六观”与“十五秒的虔诚”两个系列,一内一外,一物一人,形式各异却在时间的维度上互为镜像。共同指向一种凝视——既是对瞬间的捕捉,也是对时间的操作与体认。在纪录与构造之间,凝视与叙述之间,现实与记忆之间,时间与脱节之间,“十六观”是对物的凝视,将物从时间中抽离出来,再安置于观念中;“十五秒的虔诚”则是对他者的观看,将一段短暂的时间放大成一个沉思的场域。德勒兹认为影像表现为人类的感知模式和思维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归结为 “运动—影像” 和 “时间—影像”。而在张晋最新系列作品中,运动与时间相遇,感知与思维融合。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8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叶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