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一位患者家属向社区医生发来感谢:“谢谢你俞医生,有你们这个队伍真好,护士们天天来给我婆婆换药,辛苦你们了。”
原来,经过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拱墅区竹竿巷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一个月风雨无阻的换药,夏奶奶(化名)烫伤的脚已经恢复正常,可以下地走路了。
今年年初,家住竹竿巷社区的沈阿姨心急如焚地拨通了签约医生俞佳丽的电话,家中90岁高龄的老母亲行动不便,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脚背,疼痛难忍。
当时,俞佳丽马上安抚道,别慌,赶紧用流动的冷水(15-20℃)轻轻冲洗烫伤部位,至少15-20分钟。放下电话,俞佳丽拿起换药包就赶往夏奶奶家。
仔细查看发现,夏奶奶左足背被热水烫伤,烫伤范围较大,水泡明显。俞佳丽判断老人伤口处理需要更专业的支持,便温言安抚患者情绪,建议她们去上级医院做更完善的处理,这样后续恢复得更好、更快。 她叮嘱,等上级医院处理好了,不方便去医院换药,后续卫生服务站可以提供上门换药服务,省去来回奔波。
医院供图
次日起,无论晴雨,竹竿巷社区卫生站的医护人员都会定期踏着巷子里熟悉的石板路,走进夏奶奶的房间。
面对老人怕疼的紧张神情,她们总是轻声细语地安慰:“奶奶,忍一下,我们轻轻地。”每一次换药,小心翼翼地清洗、轻柔地擦拭、精心上药和包扎。整整一个月,这份如同对待自家亲人般的细致呵护,从未间断。
在医护们日复一日地接力换药和专业照护下,夏奶奶足背上那片触目惊心的伤口,逐渐褪去红肿,开始结痂,最终长出了粉嫩的新肉。当最后一次换药完成,护士轻轻揭下敷料,确认伤口已完全愈合时,夏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舒心笑容,沈阿姨更是紧紧握住护士的手,眼中闪着感激的泪光:“这一个月真是辛苦你们了!多亏有你们,我妈才能好得这么快,不用受折腾去医院,我们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感谢!”
小小的竹竿巷里,一个月步履不停地穿梭,正是“家庭医生”生动的诠释。
俞佳丽提醒,烫伤是家庭常见的意外伤害,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发生。正确的应急处理能有效减轻疼痛、促进愈合,而错误的操作可能加重伤情。
以下是科学、实用的家庭烫伤护理方法。
烫伤后的紧急处理(黄金5分钟)
冲:立即用流动的凉水(不是冰水)冲洗烫伤部位至少15~20分钟。
脱:在冲洗的同时或之后,小心地脱去覆盖在烫伤部位的衣物、饰品(如戒指、手表等)。如果衣物粘在皮肤上,不要强行撕扯,用剪刀小心剪开周围衣物,保留粘住的部分。
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干净的凉水中(同样不是冰水)持续降温,直到疼痛明显减轻(通常再需要10~15分钟或更久)。
盖:用干净的、不掉毛屑的纱布、保鲜膜或无菌敷料松散地覆盖创面。
送:如果烫伤面积大(超过手掌面积)、深度深(皮肤发白、皮革样、炭化)、发生在面部、手部、脚部、关节或生殖器等特殊部位,或者伤者是婴幼儿、老人,或者出现水泡(尤其是大水泡)、疼痛剧烈等情况,在完成上述步骤后立即就医!
后续居家护理(仅适用于确认是轻度小面积烫伤)
1.清洁:在最初的紧急处理后(通常第二天开始),可以用温和的肥皂和清水轻轻清洁创面及周围皮肤,然后用干净纱布或毛巾轻轻拍干,动作轻柔。
2.水泡处理:
小水泡:尽量保持完整,它是天然的保护层,能降低感染风险。让其自行吸收。
大水泡或容易破的水泡:不要自行挑破!需要由医护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如果水泡不慎破了,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洁,涂上抗菌药膏,再用无菌敷料覆盖。
避免使用:牙膏、酱油、香油、面粉、红药水、紫药水等“土方”这些不仅无效,还可能引起感染、干扰医生判断。
老年人因皮肤感觉迟钝、反应变慢、视力下降、平衡能力减弱、可能有认知障碍(如痴呆)等因素,是烫伤的高危人群,要注意从生活环境着手预防。
医院供图
医院供图
医院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