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夏天的杭州,晚霞很美。
小河公园的2号油罐前,早已聚集了许多年轻的身影,要是来晚一些,数十张露营椅也难觅一个位置。
招呼客人、点单送餐,“漾应的火塘”主理人杨广,也一直忙碌着。
漾应的火塘热闹的夜晚 受访者供图
在他看来,门口的这片外摆空间,是选择开这家“早咖晚酒”的主要原因,“无论是油罐本身,远处的运河,还是公园的风景,都是这家店独一无二的特色。”
卡准时间,还能遇上乐队演出。天气好的时候,大家更愿意在户外,“吹点晚风,喝点小酒,氛围感绝佳。”
杨广说,得益于杭州市的商业外摆政策,开阔的室外,让小店的就餐空间拓展了近一倍,最多的时间,一个晚上能有五六百人落座。
自2023年推出以来,杭州市商业外摆政策一直在迭代升级:2024年2.0版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市97个重点商圈,重点支持打造夜消费集市等新业态;2025年2月,实施商户经营“十允许”和店招设置“三服务”举措,允许商户在自有红线范围内进行张贴海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经营;7月3日,更是重磅上线“城市烟火地图”,一图囊括全市所有县(市、区)的331个精品点位,面向广大市民游客推出消费新场景。
杭州“城市烟火地图”在大屏轮播。记者 梁亮 摄
看得见热闹,聚得起人气
“根本忙不过来了。”80后的陆敏,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在舟山东路上,经营着一家名叫“当面道蟹”的小面馆。
店面不大,只有40多平方米,但生意一直很火爆。一到饭点总是爆满,2小时能卖出80多碗面条。
中午12点,正值午饭时段,陆敏很忙。
刚刚聊上几句,陆敏又匆匆招呼起新来的客人,招呼完会对我们说上一句“不好意思”,没聊几句,转头又有新的客人进来。
陆敏的店 受访者供图
面馆之所以叫“当面道蟹”,也是因为这家面馆不仅能吃到面条和炒菜,还有老底子的醉虾醉蟹供应。陆敏说,杭州的面馆千千万,但能吃面又卖醉货的,不多见。
除了口味独特,在她看来,门口的几张圆桌,是带动生意的关键。
“外面的桌子,来来往往的人都是看得到的。”陆敏说,外面一热闹,就会有其他人被带过来,一来二去就成了老食客。
自从开放外摆,只要不下雨、不太冷也不太热的日子,陆敏都会摆几张桌椅在店门口的空地上,多的时候可以摆出十来桌,基本都是满座的。
最近因为高温天连着台风天,店里外摆的次数少了。陆敏说,“等夏天过去了又可以摆出来,到时候醉蟹也差不多该上市了,欢迎大家来品尝。”
罗晓晓的店 记者 盛锐/摄
同为80后的四川妹子罗晓晓,在胜利河美食街上经营着一家串串店。
傍晚6点多,她刚到店里,就已经有两位顾客等在店门口,“我主要是做夜宵生意,什么时候没生意了,什么时候收摊。”
五六月份,杭州天气还不太热,最晚的时候她能忙到第二天早上8点。
喝酒、撸串,在很多食客看来,就得在户外,敞开了吃喝。要是再遇上点唱的歌手,一桌子人合唱,氛围十足。
所以除了店里的九张桌子,在室外罗晓晓还放了七八张,“其实我店门口最多只能放两张,在管理方的沟通协调下,隔壁不做外摆的店给我让渡了一些空间,真的很感激。”
当然,在罗晓晓看来,热闹的前提是要把自己的店门口管好。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林炳达曾表示,“商业外摆并非随意设摊,必须依托店面、符合业态,严守不占绿道、不碍设施、不扰民、不污染环境等‘七个不得’红线。”截至6月,全市累计设立并纳入“浙里办”“摊有序”系统管理的室外临时经营点、便民服务点达408处、摊位6374个。
中山北路上的餐饮店外摆 记者 盛锐/摄
拼的是创意,赛的是品质
在杭州中心西广场,露营椅、快闪店、美陈装置……百余平方米的外摆商业空间,正在成为商场品质的一部分。
“不是说摆上几张椅子,让顾客坐下那么简单。”杭州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武林商圈美学地标之一,在户外商业空间的打造上,杭州中心会通过装置设计、美陈氛围布置,并邀请一些商户入驻,“包括开业的机器人艺术装置,引进知名品牌快闪店等,让顾客可以边玩边消费。”
杭州中心的水吧 受访者供图
在2024年12月期间,杭州中心就推出了周年庆主题,并同步推出“夜幕酒集”,吸引近50家商户入驻,日均游客达3~4万人次,“同步带动了商场内部的消费,可以说效果很好。”
相关工作人员透露,这个暑假,商场将以“蓝色沙滩”为主题,目前正在抓紧布置当中,预计下周和大家见面。
据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透露,自外摆政策实施两年多以来,杭州新增外摆商家超2000家,间接创造岗位超2000个,政策放宽还催生了新业态。
在今年动漫节前夕,杭州老牌夜市——武林夜市,就迎来一个特殊的摊位,《盗墓笔记》黎簇、《头七怪谈》子车甫昭、《第五人格》画家……一个个二次元形象,走进了三次元世界,经营起了这个cosplay小酒铺。
主理人瑶瑶,是一名00后,也是一位资深COSER。
起初,瑶瑶在夜市的一家首饰摊位做兼职。为了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她灵机一动,决定在出摊时也进行cos扮演。这一尝试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她的摊位吸引了大量顾客,特别是那些喜爱朋克风饰品的年轻人,很自然地就对二次元扮相的瑶瑶的推荐更为认可,容易达成交易。很快,瑶瑶就成了饰品摊位四个兼职里的“销冠”。
瑶瑶的二次元小摊 受访者供图
而当听说武林夜市要打造一个二次元小酒摊时,瑶瑶果断报了名:“有机会当然想自己当摊主啦!”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二次元小酒摊就成了武林夜市必打卡的摊位,平均每天都能卖出去三四百瓶饮品。
在夜市运营负责人叶连忠看来,二次元小酒摊正在打破传统外摆商业的经营模式,“年轻人要的是‘可体验的文化’,不是橱窗里的展品。”此番试水cosplay小酒摊,正是以“二次元文化+微醺社交”的创新组合,满足年轻人多重社交与消费需求,“最近街区就开了第一家谷子店,次元世界与烟火人间正在这里交融。”
据悉,武林路“运閤集·武林之夜”300多个摊位日均吸引4.2万人次客流,核心商家消费额提升21.2%。
方寸之间,烟火早已升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