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文娱新论|“人设复读机”何止雷佳音

    潮新闻 记者 何晓婷 金然2025-07-05 03:10全网传播量18.6万
    00:00
    00:00
    01雷佳音因《长安的荔枝》+《酱园弄》同期上映受争议,被指形象不符、“资源咖”,且后续还有11部待播影视剧,角色底色一致致其出场似配《太委屈》。
    02雷佳音演艺生涯坎坷,早期跑龙套、演话剧,2011年获首个男一号却未大红,2015年拍《白鹿原》抑郁,2017年凭多部作品走红,成为内地影史第六位票房破百亿演员,大小荧屏皆有佳绩。
    03雷佳音戏好、肯吃苦、情商高、价格公道,是资本高性价比选择,他接戏随缘,不挑角色不抢番位,曾表示若观众看烦就演男女主爹,但表演固化被吐槽。
    04雷佳音等中生代男演员面临“角色同质化、观众审美疲劳”问题,张译宣布休息,雷佳音被质疑“霸屏”,其“差评”也与影视圈行业生态有关,制作方“懒得动脑”选用现成特质演员。
    05影视圈正剧、年代剧、电影创作主力是中年男导演,题材决定资源流向,资本规避风险、创作端缺乏新鲜表达致作品“套路化”,行业闭环将观众拒之门外。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一夜之间,雷佳音被骂得头更大了。

    从《我的前半生》闯出窝囊废赛道,观众看着他就乐呵,到现在诸多博主和网友“嫌弃”,导火索恐怕就是《长安的荔枝》+《酱园弄》的同期上映。不管作品口碑还是本人表演,都受到了争议。前者扩改后,有观众觉得雷佳音的形象和李善德不那么相符,后者更是让他直接被骂是“资源咖”——在一部大家概念中的女性电影里,如此突出的男性角色,完成度甚至超过女主角章子怡。

    放到整个大盘上看,雷佳音被骂还是因为出没得过于频密。初初盘一下,之后他还有11部影视剧待播映,且都是好班底:暑期档有姜文的《你行!你上!》,之后还有冯小刚的《抓特务》、路阳的《刺杀小说家2》等等。再加上这些人物角色大部分的底色是一致的,只是在具体职业和窝囊的处境设置上有所不同,导致雷佳音出场直接可以配一首《太委屈》做BGM了。

    《你行!你上!》海报

    从职业履历看,雷佳音怎么也不算是大众概念中的“资源咖”。

    他刚毕业时,跑了几年龙套,干了很多年话剧。2011年,徐峥推荐他演宁浩《黄金大劫案》里的“小东北”,这是雷佳音演艺生涯里第一个男一号,获得了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雷佳音以为自己跟《疯狂的石头》里的黄渤一样,也要红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这部电影收获更大的名气,想等更好的片,但人家不会来找我,找我来的,我又不想演。”2015年拍《白鹿原》,是雷佳音最抑郁的时刻:“都想着演完《白鹿原》息影算了。”

    2017年,《白鹿原》播了,同年还有《我的前半生》和《绣春刀2》。独特的人物塑造让雷佳音火了,观众缘暴涨。

    《我的前半生》海报

    电影这条路,雷佳音走得格外顺,是内地影史第六位票房破百亿的演员;和佟丽娅主演《超时空同居》,3000万成本撬动票房9亿;和汤唯搭档主演《吹哨人》;《刺杀小说家》中是一番男主;2023年春节档主演了《满江红》《交换人生》;2024年春节档又是两部一起上——《第二十条》《热辣滚烫》。

    小荧屏也干得风生水起。他前有大爆的《长安十二时辰》,后有口碑剧《人世间》,拿下金鹰、白玉兰、飞天三大奖。

    《人世间》海报

    从大大小小的导演采访里可以看到,雷佳音戏不错,吃得起苦,情商高,价格喊得又公道——放在任何单位,都是一款最好用的员工。

    对资本来说,这是最高性价比的选择。

    而从雷佳音这边看,他有一种在娱乐圈上班的实感,对接戏没有大规划,不挑角色,不抢番位,被召唤就去,红了照样演各种配角。作为一个典型的东北人,雷佳音的人生观就是“蹓蹓达达地活着”,接戏随缘。

    其实,不止雷佳音,包括之前的沈腾、黄渤、勒东,现在的张译、秦昊、郭京飞这一群中生代男演员,都有“角色同质化、观众审美疲劳”的问题,堪称“人设复读机”。今年4月,张译宣布要休息一段时间,停到自己觉得满意的状态。

    那为什么现在雷佳音被观众“烦”?

    其实,连着两年4部春节档电影后,对他的“霸屏”已有质疑声起,但被票房好成绩盖掉了。雷佳音自己也表示,在尝试不同的角色,努力演出“窝囊废”的差别,如果有一天观众真的看烦了,他就去演男女主的爹,接受变化。

    看上去,他挺自治的。但一个演员专业要精进,需要不断沉淀和学习,观众看得很分明,你雷佳音到底付出了多少?在“舒适圈”里表演越来越固化,甚至工夫都懒得下,也难怪被网友吐槽“演南方人时能不能不要带一口东北腔”。

    《第二十条》海报

    你说触发这波“差评”的,是演员个人问题吗?也不尽然。

    这边是不断重复自己的演技中男,那边是长时间没进组在线求工作的偶像剧演员。

    不断地选用雷佳音,本质是制作方“懒得动脑”——创新可能市场不接受,花时间打磨新人又累又有风险,选择演员的现成特质,让角色靠近演员,熟脸稳妥过关。

    这何尝不是影视圈的一种行业生态?

    说到底,在大家心里,正剧、年代剧、电影,这些才是真正的好资源,目前它们的创作主力是一群中年男导演,他们关注的、擅长的题材也决定了好角色、好资源会更多地流向这批熟悉的“中生代男演员”。

    但你这不是为了自己赚钱稳当,把资源固化了,欺负观众没得选?

    看看黄景瑜服了多少役,郭京飞刷岗各警种,以黄磊演了各种爹……放眼三界,现在还有哪个演员称得上真正的风格多变?

    这是资本对风险的极度规避,也是创作端缺乏新鲜表达的结果。

    当影视作品越来越聚焦于几种类型、几位演员,“套路化”带不来更多新鲜感和共鸣时,行业闭环会把观众关到门外。

    (图片源于片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人文读本|寻找董聿茂
    光影潮声,浙里直击
    摸娱:硬核娱乐,独家视角,重磅幕后
    相关新闻
    文娱新论|汤姆·克鲁斯,最后的古典主义英雄
    文娱新论 | 屡登央视,浙产剧的刷屏密码
    文娱新论 | 我们为什么要推出这张限量版“告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