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这些国民级设计原来都出自他手!国美这场展全是记忆

    美术报 厉亦平 通讯员 刘一蓝2025-07-03 10:53全网传播量442
    00:00
    00:00
    011981年诞生的中国银行行徽、香港回归纪念银器《手牵手》等作品出自靳埭强之手,6月22日“中国精神:靳埭强创意六十年”展览开幕,展出其大量设计原件,展览将持续至9月13日,是其创意与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式呈现。
    02靳埭强是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第一代人中的佼佼者,以中华文化为内核,融合多种艺术风格,形成独特设计风格,沟通东西方文化,将中国设计带入国际舞台,在中国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03靳埭强心系中国设计教育,改革开放后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深度参与院校交流与教学,设立“靳埭强设计奖”,创办设计学院,推动中国艺术与设计教育发展,提拔后进,培养了众多杰出设计师。
    04策展人代表韩湛宁回忆靳埭强启蒙并启迪数代中国设计师,2020年韩湛宁个展时,靳先生曾亲自为其撰写前言勉励,靳埭强数十年推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引领中国平面设计“追求我法之道”。
    05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原院长王敏称靳埭强为用“心”做设计的当代巨匠,赞扬其将传统元素转化为国际化设计语言,拓展中国设计独特表达,钦佩其对设计教育的长期投入与初心不改,体现永远探索、永不妥协的中国精神。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你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一定看过他设计的作品。1981诞生的中国银行行徽、香港回归纪念银器《手牵手》、“1970年世博会”海报,这些都出自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顾问靳埭强先生之手。

    6月22日,“中国精神:靳埭强创意六十年”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幕,吸引了众多知名设计师和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观摩,一睹这位设计成就蜚声中外的设计师。

    图片

    靳埭强是最早享誉国际的中国平面设计师,亦是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杰出典范。在逾六十年的辉煌设计生涯中,他以中华文化为内核,通过海报、品牌、邮票、书籍等载体,构建起传统意境与当代设计的对话场域,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现了中国设计的强大力量,完美诠释了创意设计中的“中国精神”。

    本次展览以靳先生从事艺术与设计60年的创意历程为线索,通过代表案例、相关事件与时间线等形式展开。“文化血脉”“中国精神”“培育与传承”三大板块,展出代表设计作品、珍贵设计手稿与个人文献等大量原件,是其创意的系统性呈现,亦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式呈现。展览将持续至9月13日。

    丰厚的中国意象

    为他赢得独树一帜的影响力

    靳埭强在艺术与设计道路上,逐渐形成“画自我心”的核心创作观——强调从心象出发重构水墨语言。其早期的设计,以包豪斯构成主义为方法论,融合波普艺术的视觉语法,为国际品牌与本土文化项目构建兼具功能性与先锋性的视觉系统。

    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文化身份重构浪潮中,他开始以民俗艺术为锚点突破西化范式,之后逐渐将水墨、书法等中国艺术融入设计之中,形成了他以中国文化与哲学为思想根基,用中国传统笔墨创新设计语言的独特风格,沟通东西方文化,将中国设计带入国际舞台。

    图片
    第三届亚洲艺术节 1978
    图片
    水墨的年代 1985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靳先生的海报作品便在学界和设计界引起强烈反响。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肯定了靳先生在中国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二十年前,靳埭强也曾应邀在国美举办个展,其山水之作至今依然沁心难忘。”许江归纳其艺术贡献为三点:第一,靳埭强是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第一代人中的佼佼者。第二,他设计中丰厚的中国意象为他赢得独树一帜的影响力,他贯六十年岁月,而始终走在设计文化的前端,进而成为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最具国际影响的人物。第三,他拥有独特的设计观,强调文化诚心与视觉意象的深度统一,作品中追求“纵横有可象”的布局境界,让设计不仅是形式,更是中华美学的视觉转化。

    图片
    设计课程毕业作品 唱片封套设计 1969
    图片
    香港生肖邮票  鼠年邮票 1972

    此次展览不仅是设计师个案的回顾,更是中国现代设计发展阶段性的标志与总结。本次展览的总策划——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名誉馆长、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指出,靳先生的作品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发展,其收藏的“尺子”也象征着他在设计中对传统美学、生活尺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杭间教授认为,靳先生不仅是具有强烈中国文化情怀的艺术家,更以其国际视野与跨文化实践,为中国设计走向世界作出了独特贡献。

    图片
    靳埭强山水墨临摹习作(吕寿琨批注) 1968

    用“心”做设计的当代巨匠

    启蒙并启迪了数代中国设计师

    靳埭强心系中国设计教育,改革开放后,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深度参与各地院校交流与教学: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内地进行设计交流,并设立“靳埭强设计奖”惠及无数学子;2002年在汕头大学创办设计学院,成为设计教育改革的典范,推动中国艺术与设计教育发展;积极投身设计教育,先后和同仁创办“大一学校·艺术设计中心”“集一设计课程”“香港正形设计学校”,以及在香港理工大学任教。

    他坚信艺术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权利,始终致力于为中国设计教育与艺术普及贡献力量;提拔后进,关心年轻人的设计成长,早期培养了陈幼坚、莫康孙、刘小康、李永铨、黄炳培等一众杰出的设计师。

    图片
    壑 水墨设色纸本 1974
    图片
    手牵手 香港回归纪念银器 1997

    本次展览策展人代表、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韩湛宁回忆道,靳埭强启蒙并启迪了数代中国设计师,他亦是其中之一。作为靳先生的学生和同事,自己深受其影响。2020年,他举办个展时,靳先生曾亲自为其撰写前言《把自己作为方法,去追求我法之道》,勉励其坚持个性与文化的自觉,令其铭记至今。而靳埭强数十年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推动,亦是引领中国平面设计“追求我法之道” 的历程。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原院长、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AGI)会员王敏称靳埭强为用“心”做设计的当代巨匠。他赞扬靳先生将印章、书法、老物件转化为国际化的设计语言,拓展了中国设计的独特表达,更钦佩其对设计教育的长期投入与初心不改。那句“再试一笔”正体现了他永远探索、永不妥协的中国精神。

    图片
    靳埭强深圳大学设计讲座 1998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靳先生的成就何来?我想,首先是“地利”,即来自地理位置特殊的城市:香港,它既有异域的英伦风气,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飞地,还带着旧上海精英的血脉,这样的混杂造就出一种不同他方的独特创造底气;其次,应该说是“天时”,靳先生艺术设计生命的全盛时期,正处于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落差同比设计的落差,这无疑是摆在靳先生面前的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也成为他后来始终背负的设计提升责任。

    当然,成就的根本还在于他本人的努力与坚持,在60年专业生涯中,他能将设计、艺术、教育、传播四者融汇得一体无分,且穿行无碍,这是非常难得的。设计方面,他执着地使用中国笔墨元素,以笔墨的不变应设计需求的万变;在艺术方面,靳先生热爱汉字书写和水墨创作,作品数量与设计作品等量齐观;教育方面,他将大量精力投入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育才无数;传播方面,他致力推广中国设计语言,并于1999创办“KTK设计竞赛”,宣导并表彰中国新设计。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厉亦平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