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敬时光 敬老去 敬我们亲历的黄金时代

创作者平台 吉娜2025-06-30 07:07全网传播量742
00:00
00:00
01蔡澜离世,香港“四大才子”时代谢幕,70后见证文化史诗,感慨时代变迁。
027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晨曦,物质朴素但精神丰裕,享受“奶油冰棍”快乐,书写知识改变命运故事,有凭双手搏出天地的底气。
03金庸、三毛、琼瑶等文坛偶像,罗大佑、四大天王等歌坛巨星,以及周润发、李连杰等影坛明星,作品奠定70后“三观”底色,成为精神世界“奠基者”。
04蔡澜推崇“任性而活”,将市井烟火升华为艺术,其离世引发缅怀,代表一种“正在消逝的生活哲学”,是文化黄金时代的缩影。
0570后将文化符号内化成生命底,这份记忆是独有的精神资产,是对抗时代遗忘的最后火种,敬共同见证的文化盛景亲历的黄金时代。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你转过了身,深锁上了门,再无人相问。

——《白衣飘飘的年代》

蔡澜离世,恰似一场无声的告别。香港“四大才子”——金庸的侠骨、黄霑的狂放、倪匡的诡谲与蔡澜的洒脱,尽皆谢幕。一个时代被轻轻合上封面。忆起那句歌词:“你转过身,深锁上了门,再无人相问。”

此刻,身为70后的我,凝视着这即将翻过的历史书页,几许感慨。写下此文,记录所思所想。

我们这代人,恰好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晨曦之中,亲历了文坛、歌坛、影坛“神仙打架”之盛景,亦在经济腾飞浪潮中安身立命。有人说,我们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一代”,是中国近百年最幸运的人。我们起初不以为然。当文化偶像相继离去,70后的我们,立于时光渡口蓦然惊觉: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个人青春,更是一段不可复制的文化史诗。

○在文化盛宴与历史夹缝间成长

与改革开放同频成长的我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集体摆脱饥饿阴影的人群”,童年虽物质朴素,却已能享受“奶油冰棍”的简单快乐。捧着课本书写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精神丰裕,有凭双手搏出天地的底气。

于“神仙打架”中构建精神版图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霑、蔡澜创作巅峰期,恰与70后的成长轨迹重叠,是我精神世界的“奠基者”。

首先说说文坛的启蒙星空。那日,我与同龄的书法老师吃茶聊天时感慨: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幸福的,是在金庸、三毛、琼瑶小说中泡大的。我们相信一切美好的东西。没错,就我个人而言,深受这三位的影响。在金庸的武侠江湖里,郭靖的“侠之大者”成为少年心中的道德标尺;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点燃远行梦想,教会我以脚步丈量生命宽度;琼瑶笔下“几度夕阳红”,让我们一代人初识爱情的纯真模样。

再说说歌坛的黄金烙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罗大佑的《童年》旋律,穿过四十年光阴,依然会在每年夏日到来时,让我不禁低声吟唱。四大天王卡带席卷校园、齐秦《北方的狼》叛逆嘶吼到老狼开启校园民谣的纯真年代……这些声音皆刻入70后生命记忆。

还有群星闪耀的影坛。83版《射雕》的黑白电视机前,与哥哥妹妹一起看黄日华的“郭靖”弯弓射雕,那时最喜欢黄蓉的刁钻俏皮。周润发《上海滩》白围巾风衣墨镜在枪林弹雨中飞扬,定义了最早的时尚偶像。李连杰的《少林寺》、成龙的《警察故事》、张国荣、梅艳芳……群星璀璨,应接不暇。

这些文坛、歌坛和影坛的优秀作品,奠定了我的“三观”底色。

烟火智者:潇洒背后的时代叹息

蔡澜走了,带走了最后一丝“食色性也”的本真与坦荡。他离世引发缅怀,是因他代表着一种“正在消逝的生活哲学”。他推崇“任性而活”,将市井烟火升华为艺术。一句“人生就是吃吃喝喝”,并非鼓吹享乐主义,而是教人在粗粝现实中提炼诗意,是看透世事的通达。

电影监制、美食哲人、专栏作家——蔡澜的跨界身份,恰如文化黄金时代的缩影:兼容并包、自由洒脱。他《今夜不设防》与张国荣、林青霞笑谈风月。如今重看那些影像,才惊觉所谓“文化黄金时代”,不过是几个有趣的人,在历史夹缝中活出了生命的本真模样。就像他监制的《快餐车》里,成龙从十米高台纵身一跃——那不仅是特技,更是一个时代敢拼敢闯的隐喻。

余晖中的守望:留一盏文化的灯

我常会把自己喜欢的好书、歌、电影推荐给正在逐渐长大的儿子。他曾问过我:“为什么那么爱这些老歌、老电影?”该如何让他真正明白呢?在那远去的歌声里,在那些像素模糊的画面里,藏着我们这代人曾经“沧海一声笑”的豪迈。当内卷与焦虑蚕食着年轻人的幸福感,我们经历的那个江湖,已成难以复制的绝版。

蔡澜的墓志铭“我活过”,像极了我们这代人对黄金时代的独白:我们活过金庸的江湖,活过黄霑的词曲,活过倪匡的奇想,活过蔡澜的餐桌。是的,我们活过,我们见过群星闪耀,见证历史裂变。如今,站在中年的门槛回望,那些文化符号早已内化成生命的底色。

“浮沉随浪记今朝”,雨打风吹去的,何止是这些璀璨群星,还有那个梦想野蛮生长的年代。但只要我们还记得郭靖的“侠义”,还会在无人的街上吼一嗓子《青春无悔》,还会在某个庸常的瞬间 “坚持一点儿任性”,还愿意给孩子们讲《英雄本色》的故事,那个黄金时代就永远有余温。这份记忆,是我们独有的精神资产,亦是对抗时代遗忘的最后火种。

金庸在《神雕侠侣》结尾写道: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若他日相逢,

就举起这杯岁月的酒,

敬我们共同见证过的文化盛景,

敬我们亲历的黄金时代,

敬朝阳月光,敬过往未来,敬青春老去

敬知天命却依然热血的70后,

敬,永不散场的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相关新闻
电影《天宝》尽现“她力量”,雪域巾帼绽放暑期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