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手机上时常能刷到宿管阿姨、食堂师傅、保安叔叔们的身影,出现在一些大学毕业典礼的“C”位上,他们或致辞、或唱歌、或接受鲜花。无论其初衷如何,能让每天给学生扫楼道、打饭菜、守校门的职工走到舞台中央,这份改变本身就令人感动,它像一道光,照亮了平凡岗位的价值。每次看到,我就会想起陈老师。
陈老师是编制内的老师,而我,是学校里众多普通职工中的一员。十多年来,虽同在一个校园里工作,却很少碰面,彼此之间说过的话都数得过来。一次,他打来电话,一位老师临时有事,要我代替她输入学生体育模测成绩。这类临时协助的工作并不少见,我像往常一样应承下来。
学期结束之时,我在钉钉上收到一个红包,留言写着“上次体育模测的辛苦费”。我收下了,随后听同为教职工的老公提起这笔钱还没有正式发放,惊讶之余我立即在钉钉上退还,他回了一句:“我先垫上,怕忘记,没事。”一笔小钱,我本没奢望过,更没想到他会自掏腰包垫付。活他交代下来,我干了也是本分。可人家就这样记在心里,这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次学校举办活动,我所在的办公室作为临时场地。分发点心时,我习惯性地静坐原位,我是“非工作人员”,这份甜蜜与我无关。那份热闹中的安静,是我自觉划下的边界。第二天是陈老师来分发,他进来径直递给我一份。我推辞:“我不是工作人员。”他笑着说:“就给你的。”我知道点心有份额的,我拿了一份,他自己那份就没了。虽说一包点心不值几个钱,可这份心意暖心。
刘老师的举动同样让我感受到尊重。他是教务主任,一次,我有工作上的事需与他沟通。恰逢当天学校有会议,想着在开会前顺带说下。原以为自己到得不算晚,没想到刘老师已在第一排就座。便有些犹豫地上前,刚轻声唤了声“刘老师”。他竟毫不迟疑,立刻起身。我有些不好意思,他是领导,完全可以坐着回应。而且,听说他的膝盖不久前还做过手术。在刘老师心里,可能站起来与人平等对话,是寻常的礼仪。
更让我感动的是一些日常小事。学校为各个班级订阅了两份杂志,杂志分量挺重,刘老师特意与快递员、传达室师傅协调好,每次杂志送达,便让快递小哥直接开车到我所在办公室门口,省我搬运之劳。有几回,有材料要给我,他都是亲自送到我的桌前。
我与陈老师、刘老师除了工作上的事很少有交集,可这些事却一直存放在我心里。在追求宏大仪式感的今天,让普通劳动者站C位,固然温暖人心。然而,相比之下,那份悄然垫付的酬劳、那包递来的点心;一次起身的对话,体贴入微的搬运安排,几趟亲自的送达,这份源于本能的体贴,这份无需言说却藏在细节里的尊重,于我而言,有着更深的触动。它没有聚光灯和掌声,甚至不会被记录,却在不经意间,让每个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人,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重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出日落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