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这份报告可以参考

潮新闻 记者 张鑫 通讯员 应梦悦2025-06-28 08:05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近日,智招聘发布《2025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依托3.74亿用户数据,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参考。新兴和未来产业职位招聘增速强劲,如无人机工程师等职业招聘数同比增速超30%,从业者需具备机械、电子等领域知识技能。
02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高的职业如编辑/翻译等替代风险高,招聘占比下降,但求职者可通过实习、实践更新知识和能力。相关职业人才多来自汉语言文学、金融学等专业,需关注就业市场趋势。
03生产制造等职业招聘需求领跑,“专业对口”优势明显。2025年1—5月招聘需求TOP10职业中,生产制造人员等需求大,且多来自对口专业,提醒考生和家长关注宏观环境。
04专业薪资排名中,理工类专业优势明显,“机器人工程”新上榜前十,“电子科学与技术”持续榜首,而“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因互联网行业招聘收缩排名下降。
05职校生有光明未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城市健康科学类高校资源丰富,部分高校社会知名度高。聚焦机械与材料类专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贴近产业前沿。《攻略》建议考生填报志愿时优先考虑一二线城市院校,结合城市特色和自身兴趣规划选择。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招聘平台(智联招聘)依托3.74亿用户平台数据,结合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城市人才流动等趋势,发布《2025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以下简称《攻略》),为考生提供科学化、数据化的志愿填报策略参考。

新兴和未来产业的职位招聘增速强劲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热点快报》显示,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智能制造、芯片领域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职位招聘增速强劲,无人机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半导体工艺工程师、半导体设备工程师等职业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

《攻略》指出,这类职业科技含量较高,从业者通常需要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智联招聘数据看,半导体工艺工程师、半导体设备工程师的人才主要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机械工程师职位同样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人才居多;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的人才来自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无人机工程师的专业则更多来自无人机应用技术、自动化等专业;算法工程师的专业背景则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对于有志从事这些职业的考生,可以选择就读对口专业,走“专精”发展道路。

“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高的专业需关注技能更新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大模型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智能客服、内容创作和语言翻译等场景。学哪些专业将来找到的工作,不容易被AI替代?据《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2024》显示,编辑/翻译、金融/保险服务、销售/商务拓展、客服/运营、人事/行政/财务/法务、运维/测试、软件/硬件研发、视觉/交互/设计、医药研发/销售等职业的“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较高,未来被大模型替代风险高,当下这些职业的招聘占比已经开始下降。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以上职业中销售/商务拓展、客服/运营、人事/行政/财务/法务、软件/硬件研发、医药研发/销售1—5月的招聘需求占比仍然排在前十位,这一方面是因为AI对岗位的替代“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企业和求职者同时在进行积极应对,企业对岗位技能提出新要求,求职者也在积极应变,比如视觉/交互/设计从业者除了精进传统的专业技能,还要在创新思维、沟通能力等软技能方面强化和精进。

《攻略》指出,从“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高的职业人才专业TOP5中可以看到,这些职业的人才来自汉语言文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有志于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才可以考虑选择这些专业,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趋势,在大学期间积极实习、实践,了解各岗位需要掌握的新技能,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更新。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都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成长性思维,这样才能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替代。

生产制造等职业招聘需求领跑,“专业对口”依然是就业优势《攻略》显示,智联招聘2025年1—5月招聘需求占比TOP10职业中,除了上文提到的销售/商务拓展、客服/运营等职业,还包括生产制造人员、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人员、教务/教师/培训人员、物流/采购/供应链人员、旅游/酒店/餐饮服务人员。产业升级、政策调整、消费复苏等因素刺激了这些职位的招聘需求,这也再次提醒考生和家长关注宏观环境。

具体来看,生产制造人员主要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对口专业”对于从事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职业依然具备优势。此外,教务/教师/培训人员主要来自教育相关的专业;物流/采购的人才,其专业则主要是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旅游/酒店/餐饮服务人员来自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

专业薪资排名中理工类专业优势仍然明显

毕业后的薪资是志愿填报的重要考量因素。《攻略》指出,头部名校的月薪金额相差不大。值得关注的是,个别“双非”院校因地域优势或优势学科的加持,在薪资方面仍然具备竞争力。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等财经类专业见长,这些专业与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产业需求高度匹配,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薪资。这也体现了填报志愿需要综合考量多项因素。

专业薪资排名中,理工类专业优势仍然明显。在“3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50专业”里,“机器人工程”作为新上榜的专业,跻身前十席位,这与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开发与运用有密切关联。“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持续占据榜首,该专业所学内容和机器人器件的研发也有所关联,未来或将热度不减。互联网行业近年来流量见顶,走势减弱,很多互联网公司存在招聘收缩的情况,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从业者薪资,在榜单中可以看到,“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专业的排名连年下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首次跌出前10。

《攻略》还认为,职校生有光明未来。根据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智联招聘、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等机构联合推出的《2025中国职业高等院校竞争力白皮书》,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城市,如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的健康科学类高校,涵盖医疗护理、生物制药、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基础扎实、资源丰富,部分高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等,已具备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聚焦机械与材料类专业,本领域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更加贴近产业的前沿动态,表现出灵活的调整机制。

《攻略》建议,“人往高处走,人随产业走”是趋势,报志愿可关注城市发展。考生填报志愿时优先考虑一二线城市的院校,同时结合这些城市的特色和自身兴趣、规划进行具体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