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文娱新论|酱园弄的野心,陈可辛弄砸了

    潮新闻 记者 金然2025-06-28 06:45全网传播量16.1万
    00:00
    00:00
    01《酱园弄・悬案》改编自1945年“酱园弄杀夫案”,上映一周票房超2.9亿,但豆瓣评分仅5.9分,创陈可辛职业生涯最低纪录。影片类型素材齐全却未讲好故事,悬疑不悬致观众预期落差,野心未达成。
    02影片中詹周氏杀夫后命运转机等情节被处理,但陈可辛未深挖案件细节、心理动机及复杂社会反应,也未展现詹周氏真实内心,致观众不能理解其觉醒,女性觉醒流于口号。
    03雷佳音饰演的警察局长薛至武被脸谱化处理,行为逻辑不清,削弱核心悲剧,叙事失焦点。陈可辛塞入主题过多,悬疑、女性觉醒、时代巨变均未深刻表达,影片成“四不像”。
    04《酱园弄》影像质量、美术和服化道不差,但观众看不到“人”,只有工具人。陈可辛未满足观众娱乐需求,艺术层面也未深入人心,影片主题暧昧不清。
    05电影人应专注讲好故事,而非打“女性主义”旗号给观众上课,此举或难真正打动观众。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他又想去拿奖,可又不放弃卖座。他两样都要,经常就卡在中间了。”

    最近,王晶在自己的视频节目里,这样评价陈可辛。

    150分钟、全明星阵容的《酱园弄》去年在戛纳首映后口碑不佳,回炉重造剪成了上下两部。如今,上部《酱园弄・悬案》上映一周,票房超2.9亿,但豆瓣评分仅5.9分,创下陈可辛职业生涯最低纪录。

    影片改编自1945年震惊上海滩的“酱园弄杀夫案”——詹周氏因不堪长期家暴和凌辱,最终杀死丈夫并分尸,狱中的她经历了几次政权更迭,命运不断发生转机。

    这是一部拥有极佳原型的作品,也不是第一次被改编,类型素材齐全,自带话题度,但陈可辛却没有为观众好好地讲一个故事。

    从前期的诸多预告和宣传口径看,观众以为是一部层层反转的悬疑惊悚片,毕竟标签打的是“女子反杀犯罪大片”。但在正片里,杀夫只是个引子,之后叙事急转直下,试图通过詹周氏的故事,探讨中国女性意识觉醒,时代变迁对个体的影响,等等。

    《酱园弄·悬案》海报,片方供图

    李昂、章诒和等作家都以这个题材写过小说,而陈可辛选择改编小说《翻案》。《翻案》本就不强调悬疑因素,原作者蒋峰说,因案件凶手明确,他更希望借此呈现与本案有关的众生相。

    悬疑不悬,导致观众产生预期落差,而陈可辛想拍成“上海往事”的野心也没有达成。

    这个故事其实可以拍成80年前“我们与恶的距离”,讨论一个人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一步步走向犯罪。

    但在电影中,我们只能看到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忍受不了家暴,愤而杀夫,案件细节和心理动机几乎未被深挖,转而以频繁的暴力受害镜头展现。而影片中的记者天然同情詹周氏,会质问警察。在赵丽颖饰演的西林为詹周氏发文鸣不平后,群众舆论逆转,又为她说话。

    《酱园弄·悬案》宣传视频截图

    在电影里,陈可辛没有说明的是,故事发生的1945年,还没有“家暴”的概念,离婚被视为对传统家庭伦理的极大挑战。在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女人杀夫分尸,公众只会痛斥她罪大恶极,以“女子自古无奸不成杀”的思维说她是荡妇淫女。

    在西林的原型、作家苏青发表《为杀夫者辩》后,一群男作家反驳,骂苏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说她要断子绝孙的。女作家关露又指出“她们为活着而杀人”,双方开展几番辩论大战,才让詹周氏逐渐赢得公众同情。而这些复杂多面的社会反应都被省略了。

    陈可辛也没有展现詹周氏真实的内心,只有她频频被暴力伤害的场面。要知道,现实中的詹周氏曾尝试自杀,被邻居救回,最后行凶时她神经已极度错乱。她在精神上遭受了怎样的折磨?经历了怎样的绝望?是否向人求助过,又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才选择了杀人?这些关键问题,影片均未深挖。

    这进一步导致,观众不能真正理解詹周氏的觉醒。

    电影里,詹周氏在法庭上背诵西林写的文章,全无个人感悟和控诉,她是否真正理解那些呐喊?西林这个“为杀夫者请命的新女性”也没有被深入刻画,只能看到她在剧作中写“娜拉出走之后”,在生活中又和高官眉来眼去。

    所以当这些女性在法庭上高喊“不要屈服,不要让他们得逞”时,观众感受不到不同阶级背景女性之间的守望相助,反而让女性觉醒流于口号,变得可笑。

    《酱园弄·悬案》预告片截图

    在当下的电影市场,其实《酱园弄》的影像质量是不差的,美术和服化道也下了狠功夫,但这样的制作班底也让观众有着更高的期待。重点是,我们在里面看不到“人”,只有一个个工具人,完成任务就下线。

    拿雷佳音饰演的警察局长薛至武来说,被处理得非常脸谱化。

    他象征着维护传统伦理秩序的男性,信奉权力,总在强调“一个女人敢杀她的当家男人”,必须要受到惩罚。但其行为逻辑不清,超出常理地施暴,放野猪恐吓詹周氏,甚至宁可放弃逃命的船票,也要亲手处决詹周氏,让人一头雾水。

    陈可辛还在他身上加了很多与主线无关的情节,这样的塑造不仅削弱了詹周氏的核心悲剧,也让影片的叙事失去焦点。

    只能说,陈可辛在一部影片里塞的主题太多:想讲点悬疑,又要点缀女性觉醒,还想反映时代巨变,最终在不断摇摆中,各个层面都未能深刻表达。结果,这部影片成了“大酱缸里的四不像”,既未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艺术层面也没有深入人心。

    有些人觉得好,可能也只是从影片各种暖昧不清的主题里,找到了他想看到的。

    这边建议,电影人还是不要想着打“女性主义”旗号了,有这个给观众上课的工夫,不如好好讲一个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人文读本 | “报”告禾伙人特别策划
    光影潮声,浙里直击
    摸娱:硬核娱乐,独家视角,重磅幕后
    文化观潮:观今昔,记录时代脉动
    相关新闻
    《酱园弄·悬案》定档6月21日,章子怡演绎反杀犯罪大片
    《酱园弄·悬案》即将上映,6月21日真相大白
    《酱园弄·悬案》票房过1.5亿,奇案迷局中女性力量获赞
    《酱园弄·悬案》引爆上影节,18日起全国提前点映
    《酱园弄·悬案》将开幕上影节,并特别放映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