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有这么一匹黑马

    潮新闻 洪铁城2025-06-27 09:14全网传播量422
    00:00
    00:00
    01王明贤于2025年6月25日晚10点去世,其生前与作者交往密切,留下诸多回忆。两人1985年在广州“全国繁荣建筑创作会议”上结识,王明贤入选论文《论建筑创作的美学追求》题目新潮,内容深刻。
    021986年,王明贤与顾孟潮等人在北京成立建筑文化沙龙,后增补作者等人。1989年,作者在北京被王明贤“禁闭”在《建筑》杂志编辑部写文章,其《树立新的城市意识》获《中国市容报》论文比赛大奖。
    03王明贤1991年到东阳看望作者,住在其未装修的书房,并拒绝见县领导。他大热天穿两条裤子,幼儿园时画作就得过奖。2021年9月25日,王明贤在北京举办以“曲径通幽处:北京城市记忆知识考古学”为主题的展览,一炮走红。
    04王明贤在建筑、艺术等领域成就卓越,曾任多个展览的筹备委员、秘书长、策展人等。他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美学文存》等,举办过个展,作品也参加过群展。
    05王明贤与作者虽后半时段疏于亲密接触,但2012年、2019年仍有聚会。2019年作者等人在宋庄看到其油画成果及亲手栽种的蔬菜,然而六年前见面竟成最后一次。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小我整整一圈、永久性隅齿长全没几年的一匹黑马,昨晚——准确时间是公元2025年6月25日晚上10点,自顾自地走啦!

    不知到哪里约稿评稿去了,不知到哪里采风画画去了,不知到哪里为中青年建筑师举办建筑展去了,再也听不到他的闽腔普通话啦,再也不会有人天不亮就到建设路9号轻叩我家门环了……

    上个月18日17点09分,抗抗老师发我一条微信:“明贤病了”——外加两个流眼泪的图像。我当即回复一条:“他身体不好,我有一次到北京曾去看他。”然后还发了以前与明贤相聚时合拍的照片,并注明“2012年”。因为忙,因为年纪大,我没敢立马表态去北京看看。断断想不到,仅仅过去只有一个月多二天,居然,自顾自地走啦!

    他,姓王名明贤,福建厦门人氏。1954年出生,生肖属马。

    放下工具,摘下斗笠,反复几次打开电脑寻找,找出好多我们合拍的照片,还有我给他一个人拍的照片,还有他来东阳时给我拍的照片。

    无言以对。再也见不了面啦,我暗自神伤。

    23点26分我试打电话,希望明贤妻子小金能接听——没人接。23点44分又试打电话希望他女儿能接听——还是没人接。就这样,我上床,起床,打开电脑,关掉电脑,反反复复一直折腾到凌晨三点左右。

    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一下?

    写点文字追忆追忆?但,前几年走掉周治良,走掉彭一刚、钟训正和白佐民、李敏泉,都没静下心来写啊!以前写过张开济、周干峙、罗哲文、杨永生,近年写过叶廷芳,写过我的导师吴焕加,写过著名诗歌理论家骆寒超,因为走掉的良师益友太多太多了,我都写得害怕了,写得越来越孤独了!一直被接二连三的恶讯折磨着,痛苦着,我还敢再写悼念文章吗?

    暗自神伤,谁人可知。

    远在千里,无能无力,还是以笔代祭吧。

    左二王明贤。

    我与明贤第一次见面是1985年12月5日,在广州白云山庄举办的“全国繁荣建筑创作会议”上。据说这个会议特重要,得上报国务院批准。当时建设部报了150个参会人员名额,结果只准100个。于是内定大建筑师和大教授30名为特约代表,400多篇论文中选出27位作者加上“论文不入选,但给正式代表资格”的2人为正式代表,余下是工作人员和专门给广州的列席代表名额。我和王明贤、顾孟潮、布正伟、唐玉恩、程泰宁、鲍加声、卢济威等,都是以论文入选取得参会资格的。

    有传这类会议曾在二十多年前的1959年开过,结果被批为搞封资修把部长拉下马了。可能如是原因,我们这次会议开得特低调,既没给入选论文作者颁奖,也没给27篇论文弄个集子,甚至连参会者的合影都没拍。但会议开得热闹,因为人多,分两组,我与罗小未、张锦秋、马国馨们同个组,明贤、老顾是另一个组。

    但我知道明贤的入选论文题为《论建筑创作的美学追求——对中国现代建筑创作的反思》,题目很新潮。4700字,不短。论文分三个部分:一、形式因素的审美意趣;二、空间图式的深刻哲学内涵;三、民族性和创作流派诸问题。概括得简洁到位,言之有理。第一大段,他写“建筑技术、材料不断发展,社会审美观在不断更新,产生了‘人-环境-建筑’这种新的建筑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理论)的发展,为各学科广泛联系、创造新的建筑语言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形式美将大有用武之地。”我认为至今也不过时。第二大段,“中国现代建筑创作的致命弱点在于大多数建筑缺乏深刻的哲学内涵。很多建筑师整天忙忙碌碌搞设计,却没有自己的哲学思考(或者说只有一种懒汉哲学)。有的建筑在形式感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总感到缺少一种深刻的打动人的东西。没能把民族意识、现代感受、形式美等因素融为一体,体现出较为丰富的哲学内涵。”我认为这是击中时弊的箴言般的文字。第三大段他希望中国“建筑师,大胆思考,大胆创造,既要把民族文化意识灌注于创作中,又要克服民族性的弱点。这样,建筑师对美有自己深刻而独特的感受,形成了自己的处理手法,具有一定的美学思想,必然形成自己的风格,创作流派也就在此基础上产生,建筑也就充满个性。”觉得写得特别中肯,真诚,一如明贤的为人。

    我的论文题为《建筑美的探索》,12900多字。论文评委白佐民教授在会议休息时向我透露:“你的论文是最顺利通过的。”著名作家张抗抗来信,“谢谢你寄给我的《建筑美的探索》一文,我一口气读完。这简直不是一篇学术论文和发言稿,而是一篇文理并茂的优美散文。非常生动,吸引人,道理深入浅出,语言流畅自然。例子恰到好处。作者的个性、感情也十分鲜明突出。动情处炽烈如火,愤恼时直言不讳。论述‘建筑美’的文章,自身也应是如此谐调又独特的。果然被选中,说明平庸之辈中还有慧眼识真金的人。……我和嘉民都很喜欢这篇文章。真心地祝贺你成功!”

    著名散文评论家楼肇明对此文也看好。他认为:“如果洪铁城按自己路子写下去,应比XXX(我把名字隐去了)早出名。说洪铁城的文章我只所称之为“绝唱”,原由在于我们作家很难写出来,因为作家缺少建筑、规划方面的知识;建筑师、规划师很难写出来,因为建筑师、规划师很难像洪铁城这样学识渊博。”

    我这个小县城走出去的土八路,就这样便和明贤们成为好朋友了。

    此时此刻,许多相聚的场景,像电影镜头,一个个地重现——

    1986年,明贤与顾孟潮、赵冰、萧默、刘托、李敏泉、张在元、布正伟、邹德侬、萧默、曾昭奋、艾定增等15人在北京成立建筑文化沙龙,老一辈建筑理论家刘开济、罗小未、陈志华任沙龙顾问。不日他们把我与李大夏、项秉仁、王贵祥、王小东、金笠铭、程泰宁、蒋智元、马国馨、郑光复、向欣然等人增补了进去,包括美国费城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泽——萧默曾专门邀明贤、顾总与我等几人,为他在波恩项目获国际大奖围坐在茶几四周庆祝了一下。

    说起1989年,几月份记不起了,我去北京被明贤“禁闭”在《建筑》杂志编辑部。他说把张在元也扣下了,你们两个笔杆子各写一篇文章,主题自己选,篇幅自己定,写完了交给我,你们便可各奔东西啦。我苦思冥想写了一篇《树立新的城市意识》,想不到过了没多久陈志华教授打电话给我说:“祝贺祝贺,你的《树立》一文获《中国市容报》论文比赛大奖啦!”

    我写文章不少,散见于国内好多大刊大报。其中在《建筑》杂志发表了《源于传统,高于传统》《上海宾馆印象》《我读丹下健三》《关于黄金地段的对话》《建筑师形象学》《建筑师的誓言》等数十篇,有的还得奖了。我喜欢用诗歌体写,明贤打电话告诉我中国台湾的博士们很喜欢。他推荐台湾《空间》杂志,我发表了长诗《建筑师的职责和修养》等作品。时年我出任了他们杂志社编委,然后担任了优秀作品评委。

    记得1991年,明贤打电话告诉我要到东阳。我问他飞机还是火车,什么班次?他含乎其词了一下。想不到次日凌晨五点多,天没大亮就有人敲门,打开一看,是从天而降的王明贤。我问怎么回事?他说你洪铁城是名人,肯定可以打听到你的住处。况且你是建筑师,住的房子肯定与众不同。这不,一问就问到你住在建设路,一看这黄褐色片石房,我就认定是你的住房。我当即跟明贤说,我有一个不公开的规矩,最好的朋友吃在我家住在我家,如何?他说最高规格最高规格!我说只能在我未装修的杂乱无章的书房给你摆个竹榻作床?他说太好啦太好啦。住下后我又问他,你是国家建设部下来的正处级干部,要不要见见我们县领导?他急忙说不不不,我是来看你的,来看东阳建筑的……

    有一次我去北京,他请我去他家吃饭——可能为了回报一下,在建设部大院,一座五层的清水砖房,记不起两楼还是三楼了,我跟他上去,木门木窗木楼梯,中走廊的木地板己经磨掉了油漆,两旁放满煤炉和杂物。他家一个房间。估计是蓄谋已久的安排,他让我少坐,自己亲自上厨,小金跑前跑后打下手。忙过一阵子开饭啦,记不起七荤八素几个菜,我只记得不是盐放多了就是酱油放少了,其共同特点是一个个的全都烧糊了,吃得我终生难忘!

    还有几个秘密顺便透露透露,估计只有我和明贤家人知道。其一,他大热天也穿两条裤子,因为少穿一条他就会感冒流鼻涕。其二,读幼儿园时他画的画就得过奖,上了《小朋友》杂志。那年那月那日他住我家,知道圣野是我好朋友,特地要了电话和通讯处,说想去拜访拜访。

    十多年间,每每去北京,我都事先告诉明贤,听他安排如何活动活动,请他为我订百万庄建设部招待所房间,包括预订回程机票。有了明贤,建筑杂志社社长彭松琴、李传德,以及他之后一任任的《建筑》杂志主编刘方、王小莹、金香梅等,都成为我的好朋友,而且都先后到过东阳,对我的故乡——建筑之乡东阳,格外的关心支持。

    最近这十多年我去北京不多,我们来往也少了。但我知道他在忙威尼斯双年展之类活动和中国当代十大丑陋建筑评选,而我忙的是中国婺派建筑发掘推介和学说的创立及人居模式研究,好像两股道上跑的车。

    因此,没想到明贤绘画艺术上作出大贡献。没想到他大学读中文系,参加工作当编辑,居然没把画画忙丢掉,而且做出了不起的成就。

    我电脑里有张耳背先生的文章,写2021年9月25日王明贤在北京前门打磨厂街220号举办了以“曲径通幽处:北京城市记忆知识考古学”为主题的展览,一炮走红。60件作品,被人称之是“对北京城市建筑发展的独特思考”。

    展览分几个单元。

    第一单元题为“消逝的老北京城”。明贤创作了上世纪50年代拆毁的老城墙和大高玄殿等油画,画上还有瑞典学者喜仁龙(Osvald Sirén)1924年在伦敦出版的《北京的城墙与城门》书上的语录,让人特感亲切但又深沉。第二单元题为“山水建筑”。他将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的山水用油画重现,画面上还别出心裁地将“鸟巢”嫁接其中,使之出现了历史与时代的叙事关系。第三单元展出60年来的出版物图片与文献,但没集于一处,而是见缝插针安排在其他展品的空隙。其中特别叫人惊讶的是1958年北京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写给王明贤的一个信封,里面是通知他幼儿时画作送往国外展览的消息。第四单元是小幅油画和水墨画,陈列在贵宾室,是他大胆尝试用小幅油画表达库哈斯为代表的西方建筑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以及马克西莫夫为代表的苏联油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归纳起来,我觉得王明贤在作品中将传统山水画的形式、笔法、色彩、意境与现代油画、建筑、文字及观念揉合一起,不仅仅有视觉上的新鲜感和冲击力,更重要的意义是画面上闪烁着的思想火花。我虽然未曾亲临画展现场,但从资料中,从后来去宋庄看他的画作,让我深深感觉到什么作品才配称“艺术”两个字,不仅仅绘画,还包括建筑,包括文学,等等。

    了不起,我认识整整四十年的王明贤,像个变形金刚,从建筑理论家,编辑,眨眼间变成了大画家,思想家。神啦!

    虽然后半时段疏于亲密接触,但一有机会,我们便会见见面。2012年我去北京,由图像思维研究者、老友张学栋策划,与明贤、顾总、王小莹等人在国谊宾馆搞了一次小小聚会,酒喝得可以,天聊得很宽。2019年我与李敏泉、夏桂平去北京,中国建筑学会老友张百平先生开车送我们去宋庄看明贤,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了他创作的油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专业画家的成果;在他的院子里,观赏了他亲手栽种的茄子、丝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挺会生活的朋友。但是他说,身体不行啦。断断乎想不到,六年前的见面,竞成为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

    资料显示:王明贤,新中国美术研究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建筑院研究员,对新中国美术史、建筑美学、中国当代建筑有专门的研究。1954年出生于泉州,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曾任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筹备委员会委员、1999年UIA国际建筑师大会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展秘书长、1999年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作品展策展人、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执行小组成员、2006年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美学文存》《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王明贤、严善錞 合著)等。举办个展“失踪的美术史记忆”王明贤当代艺术+收藏展;作品参加“溪山清远”成都双年展主题展等群展。

    明贤啊,年纪轻轻的一路走好!

    小我整整一圈、永久性隅齿长全没多久的黑马,一路走好!

    2025年6月26日于东阳加贝书屋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24)
    花语无解人自欢 · 2024-09-15 00:01 · 浙江杭州回复1
    我也很喜欢吃海蜇呢,原来今年海蜇🪼丰收啊,太好了~不过我们家家里很少烧海蜇,一般都是过年🧧过节去饭店里吃饭🍽️,凉菜里倒是常常出现海蜇的身影~现在我吃很多海产品都会感觉有点腥味,包括最近当季的螃蟹🦀,不过海蜇不太容易让我感觉腥,不过我不太会吃辣,有一次海蜇里放了辣🌶️,把我辣得够呛,就不敢再多吃了~
    热气腾腾 · 2024-09-14 11:57 · 湖南长沙回复
    买起来 吃起来~
    潮客泉水 · 2024-09-14 11:15 · 浙江嘉兴回复
    海蜇俗称海蜇头,是一种很好吃的过粥菜,爽口,深受人们喜爱。丰收后价格适宜,自然买来尝鲜的人们会更多,吃法大多浸洗干净后凉拌。
    浪漫蓝调 · 2024-09-14 10:42 · 浙江杭州回复
    生态好,海蜇多,渔民笑,市民乐
    潮客_apxahs · 2024-09-14 10:07 · 湖南长沙回复
    海蜇价格亲民,今年一定要多吃点
    碧海潮生 · 2024-09-14 10:04 · 浙江嘉兴回复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大自然不仅会回馈我们碧海绿水青山,还会馈赠我们一场又一场的大丰收👍
    潮客_qjwide01 · 2024-09-14 09:24 · 浙江杭州回复
    放流效果显著,海蜇丰收,美味共享
    破晓之光 · 2024-09-14 09:17 · 浙江台州回复
    生态保护得力,海蜇丰收,餐桌更丰富
    草原奔跑 · 2024-09-14 08:59 · 吉林长春回复
    我特别喜欢吃凉拌海蜇
    潮客_qmi3hq · 2024-09-14 08:48 · 浙江嘉兴回复
    海蜇便宜又好吃,今年真是赚到了
    咖啡Bear · 2024-09-14 08:44 · 浙江宁波回复
    哇塞,几十年一遇的大丰收,真是难得!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相关新闻
    靳卫红个展“汉声个案研究:水中新月”亮相人可艺术中心
    “任四四水墨作品展” 演绎水墨变奏
    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侧记|中国工笔画的守正与求变
    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内外”兼修的绘画之路——蔡栋绘画艺术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