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杭州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村民徐女士早早来到“艺启共富坊”内,跟着村里的设计师学习编织现代纹样的杯垫、竹篮等竹编制品。“退休在家后,我利用空闲时间来这里学习制作手工艺品,每月能多赚3000 多元,还成了村里的‘手艺人’。”徐女士说。
在黄湖镇“艺启共富坊”内,像徐女士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该工坊聚焦竹编、蓝染、木雕等当地特色手工艺,组织村民开展创作,让村民们从传统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手艺人’,凭借勤劳双手和精湛技艺,编织出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
图为“草莓宇宙·长三角生活派对”现场
黄湖镇上,青山滴翠,绿水潺潺。近年来,黄湖联合社会力量启动“乡村小水源地保护项目”,以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关注生态、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汇聚,“艺启共富坊”应运而生,成为推进艺术乡建工作的关键一步,也是生态与创意融合的生动实践。
图为组织手工艺人在"艺启共富坊"内参加"共富课堂"
“艺启共富坊”内,新、老村民携手,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为黄湖镇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目前,共富坊已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今年,黄湖镇以“明星村”青山村的艺术资源为纽带,以组团发展的模式推动周边村特色产业与文创产业融合,助力共富新乡村建设。在片区联合党委牵头下,黄湖镇投资7100万元对黄湖大溪进行综合提升,将5个村统一纳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推动清波户外露营、王位山低空文旅、虎山运动休闲差异布局,全面盘活417亩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沉睡资源的价值转化通道。在各村资产属性和财务核算“两不变”的基础上,黄湖镇统筹五个村的乡村CEO和运营人员,成立片区强村公司,实现山水资源、闲置资产统一开发、统一运营。例如青山村的“艺启共富坊”负责文创产品设计与品牌打造,周边村落的农产品种植基地、竹制品加工厂则承担原材料供应与基础加工,共同推出“生态文创农产品礼盒”。同时进一步挖掘黄湖传统文化特色,联合各村共同举办艺术季、丰收节、音乐节等活动,持续打造黄湖庙会、黄湖小吃宴等特色IP,推出“烟火黄湖”精品游线,逐步实现景点互联、客源共享、产品共推,汇聚起乡村振兴强大动能。
从生态治理到产业振兴,黄湖镇将继续深化组团发展模式,统一规划艺术乡建线路,串联各个艺术打卡点,发展艺术研学、乡村摄影等文旅项目,让艺术与乡村深度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助力共富新乡村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