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说丨专业,构筑人生护城河

潮新闻 评论员 张萍2025-06-27 03:32全网传播量812
00:00
00:00
01高考填志愿时,哥嫂因升学就业形势变化对选专业感到困惑,网络信息目的不明,考生和家长易忽视内心所愿,盲目追求“性价比之选”,而专业选择应考虑孩子能否专注及影响社会。
02近日网络热文讲述冷门专业与“香饽饽”十年形势倒转故事,有人逆行转专业撞上行业爆发期,有人学考古遇“文博热”,有人学材料学赶AI风口,说明专业选择需长远眼光,不能只看眼前。
0334岁青年数学家王虹在三维挂谷猜想领域取得突破,5天现身4所研究院校开设讲座,获中科院院士田刚、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师韦东奕等高度认可,其专业气场令人屏气凝神,展示了专业领域顶尖水平的风采。
04中国球员杨瀚森在2025年NBA选秀大会上被波特兰开拓者队选中,成为继姚明和易建联后又一颗年轻中国之星,他面对队内竞争发出“没有人会将自己的位置拱手让人”的宣言,展现年轻人向专业领域高峰冲击的魅力。
05专业既是名词也是形容词,愿选到心仪专业,成长为专业人士,用爱和追求构筑人生护城河,强调专业选择对个人成长及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能不能为侄女选选专业,孩子想学化学,‘生化环材’不就是网络上说的‘天坑专业’吗,这怎么能填?”嫂子的求助电话来得很急。高考成绩出分了,填志愿成了家里人的一桩心事。和多数家长一样,哥嫂虽也是正经大学生,但是时移世易,今天的升学和就业形势早已今非昔比,填报专业的信息大部分得靠从网络上自行拼凑、自行理解。

专业不好填。每个专业到底学什么、干什么、前景怎么样?很难有人百分之百说得清。网络上的信息可能还目的不明,难以分辨。比如在所谓专业填报名师、机构的宣传下,很多考生和家长将填报视为一项纯技术活儿。按照分数段、排名、家境对号入座,最好压线进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和专业,才是最优解。至于擅长和热爱,很多时候都被事急从权、忽略不计了。

图源:视觉中国。

忽视内心所愿的“性价比之选”,八成会在若干年后让人拍断大腿。这几天网络流传一篇热文,讲的就是所谓的冷门专业和“香饽饽”,在十年之间形势倒转的故事。有人十几年前从大热的经济学,逆行转专业到无人问津的微电子,却撞上了芯片行业的爆发期;有人不顾家人反对学了考古,巧了,毕业后“文博热”来了;还有人不信邪,学了“生化环材”的材料学,在交叉领域找到电路板研发的岗位,赶上了AI的风口。

据查,专业分类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不过百余年。但古代汉语对专业的解释久远而清晰。“专”在商代甲骨文中像一只手摇动纺锤,将丝盘绕在纺锤上,本义应是转动,后引申为专注、专一的含义。“业”的象形文字是一只悬挂乐器的木架,指代能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活动。也就是说,只有专注而专一地从事一项能对社会产业影响的活动,才能称得上专业。为孩子选专业,选的其实是孩子能不能专注干下去、能不能影响社会的行当。至于其他声音,听听就罢了。我把意见转达给哥嫂,两人深以为然。

34岁的年轻教授青年数学家王虹资料图。图源:极目新闻

选对了专业,并且在自己的领域做到顶尖水平,是一种什么体验?34岁的年轻教授、青年数学家王虹应该知道答案。6月17日以来,王虹5天现身4所研究院校,开设讲座,其间不仅有中科院院士田刚、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师韦东奕现身第一排听讲,还有丘成桐院士为其做开场白和介绍,高度认可其在三维挂谷猜想领域的突破。视频中,王虹漂亮的板书、流利的解说,完全夺取了全场学霸的注意力。专业的气场,让屏幕外的观者都忍不住屏气凝神。当围绕“韦神”的喧嚣逐渐散去,学术回归到专业的殿堂,似乎有一种让人“自动闭麦”的魔力。

在2025年NBA选秀大会上,中国球员杨瀚森在首轮第16顺位被波特兰开拓者队选中。这是中国球员被选中的第三高顺位,此前2002年的姚明是状元秀,2007年的易建联是第6顺位。图源:大众网

最近还有一位年轻的“大神”,风头正劲。在今年的NBA选秀大会上,中国球员杨瀚森被波特兰开拓者队选中,成为继姚明和易建联之后,又冉冉升起的一颗年轻的中国之星。有媒体报道,虽然杨瀚森在CBA有突出表现,但在他去NBA参加试训时,网络上不乏质疑。当大家还在回顾杨瀚森的过往、为他的脱颖而出寻找蛛丝马迹时,这个20岁的小伙子对未来的队内竞争发出了“没有人会将自己的位置拱手让人”的宣言。这种斗志和锐气,不仅是中国男篮的希望,也充分展示了年轻人向专业领域高峰发起冲击时的魅力。

专业,既是名词也是形容词。最后,愿每一位学子都能选到心仪的专业,成长为他人心中的专业人士,用炽热的爱和不懈的追求构筑起人生的护城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