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串门,吸引我去的是一个社区群。
城市最有温度的风景往往藏在社区里。社区藏龙卧虎,各种群更是深藏功与名。这些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社区群,都在用烟火气编织着我们的归属感。
“屋檐下”开启寻找杭州有意思的社区群计划后,“府苑生活家”是第一个跳出来报名的。
这个群存在了3年,群里成员基本都是杭州府苑新城和周边小区的居民。
江湖上有关于这个群的传说,我后来查了资料是真的:此群第一次亮相,曾在20天里“吃”掉了一万多斤西瓜。
3年后,这个群已经扩展到三个,成员加起来1200多人,还解锁了不少新功能。
群里的消息。
“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群里的消息”
群主叫金华平,是个新杭州人,在府苑社区生活十多年,是个宝妈,擅长做手工和营养健康餐,原本在家照顾孩子也零散做过一些电商。居民无论年纪大小,都爱叫她平姐。
3年前,杭州鲜趣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在府苑社区开设“府苑生活家”时,平姐受社区和运营商邀请来这做服务,在这里,她更多的不是“卖货”,而是“聊天”,关心邻居们的生活点滴,这里发生的大部分事,她都会记在门店的日记本里。
这家店里售卖的都是省内乡村和农家直供的水果蔬菜。
杨云寒 摄
这里的产品都是居民严选。杨云寒 摄
来买东西的邻居络绎不绝。杨云寒 摄
6月26日上午,我走进这家小店。店面不大,装修风格有点文艺,店里摆满了蔬菜、水果,还有土猪肉、土鸡蛋等。
算上平姐,店员一共四人,都是府苑及周边小区的居民,基本忙得停不下来。不断有街坊邻居走进来,和他们打招呼。
随机问了一圈,都是店里的“老粉丝”,也都在小店社区团购群里。
“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一眼群里的信息。”姚大伯站在一排蔬菜专柜前,他说,每天早上6点不到平姐就在群里发预告,告诉大家有什么新菜,一周七天每天有不同的主题,周二是会员日,有折扣,周三是蔬菜基地的土货,周四上新手工制品,周五有水果特价,周六则是各种肉制品,“3年来,这里一直都是我买菜的首选。”
熊大姐说,这个社区群每天很热闹,经常发起诸如团购、试吃、考察农产品基地等活动,邻居们还会在群里分享各种好吃好玩的东西,“就像大家庭一样。”
一位大伯和我说,“府苑生活家”供应的蔬菜水果,都是农民地里产出的,价格实惠,新鲜,吃起来很放心;而且店就开在小区里,下楼就能买到很方便。
董大姐加入群聊不到一年,完全已经是“铁粉”,每天雷打不动来店里三次:上午、下午、晚上各一次,买菜外加陪店员聊天,有时候店里忙不过来她还会搭把手。
为什么?
她说了很多理由,但提到最多的是感觉平姐和店员们很坦诚,把邻居们当成朋友而不是生意上的买家。
会带货也能组织旅游,这个群做成的事有很多
平姐和我说,三年前开始做团购的想法,是社区和鲜趣生活运营商先提出的,初衷不只让小区居民买到放心实惠的水果蔬菜,更重要的是把“府苑生活家”作为一个载体,给大家营造一个家的感觉。
这3年来,她很享受被邻居们信任的感觉,也一直坚持选择品质更好,价格更实惠的农产品回馈大家。
“事实上,这里所有的产品,都是严选。”平姐说,店里上架的农产品,基本来自全省各地的生产基地,像蔬菜来自余杭,西瓜来自台州,葡萄来自金华浦江,每一种品类都经过精心考察和挑选,有时还会组织居民代表去实地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月生活家会邀请居民参加新品试吃会。只有街坊邻居品尝后觉得满意,新品才会出现在小店的货架上。
最新一期试吃会,就在我串门当天的下午,试吃的是老鸭汤。
除了推荐优质农产品,最近平姐和团队尝试利用这个群拓展出新的服务项目。
有两个项目人气很高。一个是给邻居清洗空调和其他电器,另一个则是组织大家去旅游。
旅游的项目是今年新上的,目的地都是基地所在的乡镇,20人以上成团。
“带居民逛景点,还带他们和村民们交流,实现城乡互动。”上一次去淳安文昌镇文屏村的三天两夜游,小区很多居民学会了制作当地特色的米粿,还和那里的村民交上了朋友。
平姐说,后续打算在群里推出系列短视频,教大家如何挑选蔬菜和水果。
记者手记
串门时,府苑社区工作人员提到了一桩发生在3年前的事。
当时有居民代表跟着府苑生活家工作人员去淳安某基地考察,偶然得知当地农户枇杷滞销,大家自发在群里发起接龙,短短几天帮农户解决了烦恼。
至今,居民与当地农户一直保持着情谊。
同样是3年前的夏天,这个群通过20天的时间“吃”掉万斤西瓜被传为江湖传奇。
社区团购群,其实最怕的是售后,“府苑生活家”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选品是第一重要的,不能辜负了邻居的信任。这是我听到的答案。
信任宝贵如金,带货也好,出游也好,群的意义在于交流沟通,也拉近并改善着大家的关系。
因为社区团购群的组建,很多人处成了朋友,并逐步参与到社会基层治理,这大概是这个团购群的另一重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