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最不堪的一面被同事发现,曾是医生的他离职,这1000万人不应生活在阴影中

    潮新闻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金南星 李彬2025-06-24 23:55全网传播量51.4万
    00:00
    00:00
    01中国约有1000万癫痫患者,他们被随时可能发病的恐惧笼罩,被异样眼光刺痛,被孤独感包围。6月28日是“国际癫痫关爱日”,消除误解歧视,关爱应融于日常。
    02张磊是重症医学科医生也是癫痫患者,因加班发病被同事发现,虽工作出色,但他觉得癫痫带来麻烦,选择离职。王郑提醒,评估工作能力应看控制稳定后能否胜任,不过建议避免从事有风险的工作。
    03方嘉佳鼓励女性癫痫患者勇敢追求婚恋,创立浙江省首家癫痫生育联合门诊,由多学科专家坐诊,为育龄期女性患者提供全程宣教和管理。目前已有近200个女性患者纳入研究队列,30多个成功分娩。
    04中国1000万癫痫患者中,600万人未接受规范治疗,影响日常生活。规范治疗下,癫痫患者有治愈概率,70%患者若得到适当诊断和治疗不会发作,2-5年成功治疗后部分可停药且不复发。
    05科技创新为癫痫治疗开辟新路径,神经调控技术可减少癫痫发作,脑机接口技术尝试发作预警,干细胞移植研究降低复发率,可穿戴数字健康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生理数据,助力个性化治疗。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小赵(化名)躺在地上,侧脸盯着墙上的挂钟发呆。

    整个人还在微微发颤,起码意识清晰了。

    3个多月,这种熟悉的感觉再次来袭。他不知道这次无意识的状态持续了多久,庆幸的是,他“醒”了过来,而且独身一人在家,没人目睹他的窘态。

    是的,小赵是名癫痫患者,俗称“羊癫疯”。中考那年第一次发作被确诊,自此他就一直陷在疾病的阴影中,从事着一份可以隐身在电脑屏幕后的工作,不敢出门,不敢社交。

    他才28岁,需要终身服药,未来在何处,何时重见阳光,他没有答案。

    在中国,像小赵一样的癫痫患者,大约有1000万人。他们被随时可能发病的恐惧笼罩着,被异样的陌生眼光刺痛着,也被无处倾诉的孤独感包围着。

    6月28日是“国际癫痫关爱日”。消除误解,消除歧视。对癫痫患者的关爱,始于“6·28”,更需要融于日常的理解与尊重。

    最不堪的一面被同事发现

    癫痫患者需要被公平对待

    小赵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王郑的患者。

    他再次来到门诊时,王郑有些意外。“我记得你3个月没有来过了。又复发了吗?”

    小赵垂头丧气地点点头,“可能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吧,睡眠也不好。”

    王郑沉默了一会儿,调整着用药剂量,写好医嘱,不忘安慰两句:“之前已经保持得挺好的了,没事儿,一次复发不能说明什么,放轻松。”虽然他知道,这样的安慰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反复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不同脑区的癫痫发作,就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因此癫痫发作的症状复杂多样,有些可能表现为肢体的强直、抽动,有些可能表现为一些看似协调却不受控制的动作、短暂的意识障碍。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正是因为这些外在的表现,才让癫痫患者更想隐藏。

    30多岁的张磊(化名)是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从确诊到工作,除了家人,根本没有人知道他是一名癫痫患者。

    一次连续的加班熬夜,让他万分疲惫。下班刚迈出大楼,刺眼的阳光照着他,那一瞬间就像触发了某个开关,张磊最不堪的一面就这样被揭开——倒地抽搐,不一会儿口吐白沫。

    幸运的是,他在医院,医务人员很快发现;糟糕的是,同事帮助了他。

    尽管工作表现出色,张磊知道,他不太能胜任医院的这份工作了。“领导同事都没说,但是我知道,癫痫确实会带来麻烦,尤其医生还是一个背负着重任的职业。”几经权衡,张磊自己选择离职。

    “听说他去了一家机构做培训老师。很可惜,也很无奈,癫痫就是真实地影响着患者的人生规划。”王郑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癫痫患者不能工作。

    “评估一个人是否能从事一份工作,不是他有没有癫痫这个疾病,而是在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能否胜任。”王郑提醒,不过安全起见,他会建议患者避免从事水、火、高空等有风险的工作。

    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育

    30多名女性患者成功分娩

    跟所有正常人一样,癫痫患者渴望工作,渴望社交,也渴望家庭。

    “别灰心,他放弃你是他的损失,因为这个毛病就分手,只能说他还不够爱你。”

    在门诊中,面对年轻女性癫痫患者的婚恋问题,方嘉佳总是像个大姐姐一样安慰着。

    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方嘉佳专攻癫痫疾病,“碰到很多女孩子不敢恋爱,害怕结婚,更不敢生育,明明都是很好的女孩啊。”

    杨柳(化名)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因为工作时突发疾病,让不少正在玩耍的小朋友受到了惊吓,她离开了这家幼儿园。其后反反复复地找工作、辞职,原本开朗的她也被磋磨得意志消沉。

    在方嘉佳的鼓励下,杨柳已经在另一家幼儿园工作大半年了。虽然不是做老师,但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她很安心。方嘉佳又开始旁敲侧击地鼓励她多接触异性,体验不一样的人生阶段,“你看你性格这么好,又年轻,正是享受恋爱的时候,多去外面走走,也不要排斥相亲,缘分会来的。”

    方嘉佳说,做医生的成就感就是陪着患者一起经历,一起体验。

    为了改变女性癫痫患者认知上的误区,2019年,方嘉佳创立了浙江省首家癫痫生育联合门诊,该门诊由癫痫专家、产科专家和药剂师共同坐诊,针对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的生育、遗传等问题进行全程宣教和管理,并指导生育需求女性患者合理用药。

    在开展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她还特意建立了一个癫痫生育队列,目前已有将近200个女性患者纳入研究队列,30多个随访的女性患者已在门诊全流程管理下成功分娩,最大的孩子已经5岁了。

    “生育是每一个女性的权利,即使是癫痫患者。我们会从备孕期就开始监测,根据指标的浮动,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患者都是在服药的情况下怀孕的。在科学的管理下,这些孕妇孕期的风险其实和正常人差距不大,生下的宝宝也都很健康。”方嘉佳说。

    复杂疾病也有治愈概率

    科技创新开辟新治疗路径

    “你可以不用再来我这里了。”

    当对面患者听到这句话时,激动得喜极而泣。

    方嘉佳也会内心泛酸,为他高兴。“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认知,癫痫的病耻感很重,觉得治不好了,也就放弃治疗了。说实话,这不仅仅是放弃疾病,也在放弃自己的人生。”中国1000万的癫痫患者中,有600万人并没有接受规范治疗,这些人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无法结婚,找不到工作,没有社会支持。

    通过规范的治疗,癫痫患者能够拥有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有治愈的概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明确数据:如果得到适当诊断和治疗,估计70%癫痫患者不会出现癫痫发作;经过2~5年的成功治疗并在没有癫痫发作后,大约70%的儿童和60%的成人可以停药,且不会复发。因此,癫痫不但治得好,治愈的概率还很高。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里的前提是“得到适当诊断和治疗”。

    事实上,目前癫痫的精准诊断和治疗都非常成熟。

    除了推陈出新的药物和手术去除病灶之外,科技创新开辟出了“第三路径”。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王郑介绍,神经调控技术是通过电磁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改变神经的兴奋性,达到减少癫痫发作的目的,包括有创刺激和无创刺激。神经调控技术主要用于无法定位病灶或难以切除的癫痫病人,目前常用的包括迷走神经刺激(VNS),脑深部丘脑核团电刺激(DBS)、经颅磁刺激术(TMS)等。

    当前,脑机接口技术正尝试将发作预警信号转化为肢体动作,帮助患者在发作前自我保护;干细胞移植研究显示,神经前体细胞可修复海马区损伤,降低癫痫复发率。

    近几年,可穿戴数字健康技术(DHT)兴起,如腕带式DHT设备、加速度计和脉搏速率传感器的臂带设备等,这些技术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数据,不仅可以帮助检测癫痫发作,还能在发作时通过报警提醒家属或看护人员,从而减少发作带来的伤害或死亡风险。此外,DHT设备还可以提供客观数据,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从而实现个性化治疗。

    癫痫治疗的每一步突破,都让患者看到更多摆脱病痛束缚的希望,也让医学界在对抗这一复杂疾病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还在坚持服药的小赵说过:“期待有一天真正地走在阳光下,感受被光照亮的温暖。”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洞察健康,医见众生
    相关新闻
    68岁大伯手脚突然不听使唤,竟查出脑肿瘤!医生:这些早期症状要当心
    这种肿瘤无症状,很凶险!63岁大伯想治腿,意外被救命!
    网约车司机屁股长“毛豆”!久坐的人要注意,这种病很痛苦
    先后三次罹患癌症,基因缺陷是元凶!专家:这些信号快自查
    “黄豆”惹大祸 20岁小伙膝盖秒变80岁,元凶竟藏在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