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别让“焦虑经济”在育儿领域野蛮生长

    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2025-06-24 08:11全网传播量4.6万
    00:00
    00:00
    01当前童鞋市场热炒“机能鞋”“学步鞋”,商家宣称其能“减少摔跤”“矫正步态”,主力产品价格两三百元,高价单品超千元。但专家称无研究证实此类鞋能助孩子更快步行或减少摔跤,其有“玩概念”之嫌。
    02围绕“育儿焦虑”构建的产业链初具规模,从婴儿期到学龄期,各类高价育儿产品层出不穷,如口腔黏膜基因检测、“婴儿专用”水、违禁添加激素的儿童护肤品等,本质是将家长担忧变现。
    03高价育儿产品推高养育成本,让年轻夫妇对生育望而却步,冲击国家鼓励生育政策。如网友感慨孩子三岁鞋子没低于300元,这种畸形消费结构影响生育意愿。
    04高价育儿产品还制造养育焦虑恶性循环,商家定义“给孩子最好的”为“买最贵的”,经济条件有限家庭会陷入愧疚,破坏亲子关系纯粹性,成为影响家庭幸福感的社会问题。
    05遏制“焦虑经济”需多管齐下,相关部门完善细分品类标准,将功效纳入科学验证;市场监管部门从严查处虚假宣传;医疗机构与社区通过专业评估与养育课堂,助家长建立科学认知。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视觉中国

    “孩子穿上这双鞋,学走路能少摔跤!”

    据《半月谈》报道,当前,童鞋市场热炒“机能鞋”“学步鞋”。商家宣称,一双“科技含量十足”的专业学步鞋能“减少摔跤”“矫正步态”,这让不少家长甘愿为之买单。目前,市场上热度较高的学步鞋、机能鞋通常采取多区间定价策略,主力产品价格在两三百元左右,同时推出五百元以上、甚至超千元的单品。

    蹒跚学步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看着不断跌倒爬起的孩子,为人父母者急切希望孩子能尽快走得又稳又好。倘若真的有“专业”的学步鞋,当然会备受家长青睐。问题是,这类热销产品真的名副其实吗?

    从设计原理看,学步鞋前掌易弯折、强化后跟支撑等设计确实有其合理性,按学步阶段划分鞋类产品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许多正规普通童鞋也能实现这些功能。既然如此,所谓的“学步鞋”难免“玩概念”之嫌。诚如专家所言,并无研究证实这类鞋子能帮助孩子更快掌握步行能力,也不能得出通过学步鞋能减少摔跤次数或者防止摔跤的结论。

    值得警惕的是,这类营销并非孤立存在:口腔黏膜基因检测号称能解码孩子天赋,普通饮用水贴上“婴儿专用”标签价格翻倍,甚至儿童护肤品也敢打着“纯中药”旗号违禁添加激素……从婴儿期到学龄期,一条围绕“育儿焦虑”构建的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其本质是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担忧明码标价,通过信息差与情感绑架实现商业变现。

    高价育儿产品不只是收割家长的“钱袋”,还会产生诸多负面社会影响。一方面,从学步鞋到早教课,从进口辅食到智能监护设备,层出不穷的“育儿刚需”让养育成本呈指数级增长。有网友留言感慨:“娃三岁,鞋子没低于300元,衣服却能买便宜的。”这种畸形的消费结构,推高了育儿成本,让许多年轻夫妇对生育望而却步,直接冲击着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导向。

    另一方面,当商家将“给孩子最好的”定义为“买最贵的”,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难免陷入愧疚——买不起千元学步鞋的父母,会怀疑自己是否亏欠孩子。这种心理压迫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的纯粹性,更在社会层面制造了养育焦虑的恶性循环。这种利用父母焦虑情绪割韭菜的现象,早已超出商业营销的范畴,成为影响生育意愿与家庭幸福感的社会问题,是该好好管管了。

    遏制“焦虑经济”的野蛮生长,破解“营销套路”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细分品类标准,将“防摔”“矫正”等功效纳入科学验证范畴,避免概念炒作钻空子。另一方面,对于“无医学论证却宣称功效”之类的虚假宣传,市场监管部门则需依据《广告法》从严查处,形成“宣传即担责”的震慑力。此外,医疗机构与社区应承担起“医育结合”的责任,通过专业评估与养育课堂,帮助家长建立对儿童发育规律的科学认知。

    孩子学步时的跌跌撞撞,本就是成长的自然过程。当商家的营销话术不断放大“育儿焦虑”,我们更需要以理性与科学为盾牌,守护家长的选择权与孩子的成长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网络面面观:出片可以,出格不行
    潮评丨电影《好好说再见》,上了一堂关于告别的生命课
    潮评丨“原生职场”,请善待尚未经人事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