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拿下上影节艺术贡献奖的《比如父子》,正在寻找链接观众的新方式

    潮新闻 记者 金然 郑天一2025-06-22 02:22全网传播量8.3万
    00:00
    00:00
    016月21日晚,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盛典,浙江出品电影《比如父子》获最佳艺术贡献奖,主创团队通过路边Q&A等互动拉近与观众距离,展现电影新链接方式。
    026月15日父亲节,《比如父子》首映前,主创团队给观众送折页,附导演心里话及群二维码,并连做五场路边Q&A,与观众深入交流,仇晟表示效果超预期,观众提问角度新颖。
    036月18日晚,仇晟首次尝试直播,线上线下回答网友疑问,并计划根据观众意见调整电影细节,如配音,以更贴近观众需求,他认为电影应社群化,促进市场发展。
    04青年导演王通凭《长夜将尽》获上影节评委会大奖,他主动接受观众反馈,刚开小红书与观众交流,认为电影需要观众才完整,仇晟也在观众鼓励下决定与观众再聊。
    05浙江青年导演开始主动走到观众面前,更新自媒体账号宣传作品,陈小雨不遗余力跑路演宣传,万波在拍摄期内直播呈现现场,邀请观众见证创作过程,为电影市场注入活力,未来电影与观众关系或被重新定义。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6月21日晚,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金爵奖颁奖盛典,浙江出品电影《比如父子》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专访请戳)。

    特别的是,在剧组走上闭幕式红毯时,还带着一个写满五花八门签名的海报版。上面的名字,都是在《比如父子》路边Q&A中,与导演仇晟交流过的观众签的。

    《比如父子》主创领奖后合影。受访者供图

    当下,许多年轻人更愿意投入音乐节和演唱会的怀抱,而非走进影院。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观看一部电影的体验”,更渴望亲身参与和沉浸于现场氛围中。

    而电影,作为一种无法即时互动的艺术形式,需要在观影前后找到链接观众的契机。

    仇晟的路边Q&A便是一次这样的实验。

    这些天,在《比如父子》上影节展映期间,仇晟通过别开生面的“路演”活动,试图通过更轻松、更真实的互动方式,将导演与观众的距离拉得更近。

    路边Q&A

    早在6月15日父亲节当天,《比如父子》首映前,主创团队就给每一个入场观众送上了特别设计的折页,里面写着几行导演真挚的心里话,“这部影片来自我十五岁时的亲身经历,时隔二十年后我将它搬上了银幕,作为对父亲的最后告别。或许有时显得笨拙,请你‘莫怪分襟衔泪语’”。旁边还附了一个群二维码,邀请观众进群跟主创直接交流。

    因为官方映后时间有限,主创团队就想着能不能拉个影迷群与观众互动,仇晟又进一步想,那不妨在路边再做一个Q&A,能第一时间跟观众面对面的交流。

    从影厅门口、咖啡厅门口到上海影城外的露天场所,仇晟连着做了五场路边Q&A,遇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有路过的阿姨关不上共享单车,来问他怎么关,也有给电影打两星的观众直接来现场对线,当然更多的,是就电影本身进行交流。

    仇晟在路边与观众互动。

    6月18日晚,第三场路边Q&A,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要签名的观众源源不断,仇晟有求必应,当不明所以的路人来围观,工作人员还主动安利电影和导演,并邀请他们加入群聊。

    当晚,仇晟首次尝试直播,线上线下同时回答网友疑问。看得出来他不是很熟练,甚至前半场都是自己单手举着手机,后半场团队人员才搬来支架,他笑:我就说看人家直播也不是自己一直举着。

    6月19日晚,主演孙安可也加入到Q&A中来,一同回顾影片的拍摄,记者在现场进行了同步直播。

    仇晟表示,路边Q&A比他预期的效果好,观众会问一些他都没太想到的角度,比如儿子打碎镜子是否象征着父子间镜像关系的破裂,或是蝴蝶标本对称形状背后的隐喻,“他们会关注到很多有趣的点。”

    他甚至有计划,在《比如父子》正式上映前,根据观众的意见再调整一些细节,比如配音,“片子里的杭州话如果不标准,杭州人就会比较敏感。”

    电影有观众才完整 

    上影节期间,潮新闻记者跟一些影视从业者聊了聊,发现大家都在思考,现在导演这个工作是不是离观众太远——他不应该只是和影评人或媒体高谈阔论,而是要更接地气地直面观众。

    很多导演都在主动接受观众的反馈。

    这次凭借电影《长夜将尽》获得上影节评委会大奖的青年导演王通,也曾在映后表示自己刚开了小红书,有观众不喜欢或者想骂的,都可以来交流:“我真的珍惜观众,电影需要观众,电影有观众才完整。”

    仇晟在《比如父子》首映后,刚看到豆瓣上一些尖锐评论的时候,还有些泄气:“我崩了一天,第二天窝在家里没出来。”在周边人的鼓励之下,他决定还是要出来跟观众再聊聊。

    在观众提问的同时,仇晟也在反问观众。

    问他们从哪里来,做什么工作,喜欢看什么电影,看海报能联想到什么内容。

    “现在电影都太大数据化了,当创作者都是看数据、看排片、看关键词来反过来推算内容的时候,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观众真正想看什么,真正在想什么,所以我想以这种方式再多了解一点观众。而且我觉得看电影是一个很社群化的事情,大家要是看完能够讨论或者看之前能够相约,对电影市场也有帮助。”仇晟说。

    仇晟上台领奖。受访者供图

    当导演开始做自媒体

    记者发现,近两年,作者性比较强的浙江青年导演,都开始主动走到观众面前。

    仇晟最近开始更新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他说:“因为我的作品、故事、价值观,都跟我自身密切相关,所以我干脆就自己站在前面。”

    对于青年导演来说,这也是一种宣传推广的渠道。

    陈小雨是比较早做自媒体博主的,目前小红书有1.2万粉丝,去年《乘船而去》上映的时候,他马不停蹄地在2个月内跑了76场路演,不遗余力地用尽各种办法宣传,他的形容是:“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果实带到市场里,我一定是叫破嗓子地叫卖。”

    他同时还帮助其他青年导演,做各种直播对谈,在宣发层面提供助力。

    陈小雨在社交平台宣传《乘船而去》。视频截图

    由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教师、电影制作系主任万波导演的《山中来客》今年入围了上影节创投的制作中项目单元,去年底电影开拍的时候,他进行了一次“电影创作实验”——在为期一个月的拍摄期内,每天根据拍摄内容择时直播一次,每次时长90分钟,呈现拍摄现场,邀请观众一同见证电影创作的重要过程。

    这一形式打破电影幕后的神秘感,将观众纳入了创作的见证者角色。

    在这些新实践中,青年导演们正在以开放的姿态,探索更灵活、多元的方式,让电影创作更贴近观众的需求,也为电影市场注入了更多活力。

    在未来,或许我们会看到电影与观众的关系被重新定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清华学霸导演上影节拿大奖,《比如父子》的故事从杭州开始
    摸娱:硬核娱乐,独家视角,重磅幕后
    光影潮声,浙里直击
    相关新闻
    光影盛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热闹与思考
    不合适如何快速分手?欧豪:先看一遍《分手清单》
    00:52
    上影节明天12时开票,430多部影片,这些电影必抢
    战场戏和情场戏,哪个轻松一点?欧豪:那当然是……
    00:33
    电影《夏坠》上影节首映,导演史任飞眼泛泪花:故事源于我的梦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