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传,半部见杭州”“从北新桥取古塘”,八百年前《水浒传》里的传奇地名,如今在西溪湿地化身鲜活的市井烟火。
6月20日下午,以“书卷江湖 古荡集韵”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在杭州西溪水浒文化展示馆(钱塘施耐庵故居)震撼启幕,一场以千年宋韵为纸,以古荡菜市为砚,融合忠义豪情与市井烟火的沉浸式穿越之旅,让市民游客一秒坠入烟火缭绕的“书卷江湖”。活动由西湖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文联)、西湖区文广旅体局、西溪湿地管理局、西湖文明实践联盟主办,古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杭州西湖水浒文化研究交流中心、西溪湿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以水浒文化为脉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授牌、西湖阿姐纳新融入其中,更有文化特派员吴子建手书的“书卷江湖 古荡集韵”主题题字,为这场文化盛事注入灵魂。恰逢考试季,现场书法老师在扇面挥毫写下“吉”语,为学子们送上“金榜题名”的美好祝福,让传统文化更添温情。
受访者供图
踏入江湖烟火市井,瞬间被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裹挟进水浒世界。“客官!这烧麦可比宋江的仗义还实在!”景芳周大姐掀开蒸笼,白雾裹挟着麦香扑面而来,咬一口饱满的烧麦,软糯馅料在舌尖化开,仿佛真有“及时雨”的温暖。“孙二娘包子铺”前,孩子们仰着小脸发问:“女英雄包的包子是不是特别有劲?”摊主笑着捏起面团耍了个花活,逗得家长孩子笑作一团。在“‘古’大郎烧饼店”,游客亲手接过刚出炉的梅干菜烧饼,酥脆声响与“古”大郎的故事碰撞出奇妙共鸣。文创区“智多星·锦囊铺”里,大家争相拆解“吴用妙计”,带着藏满祝福的锦囊满载而归。
“梁山练兵”更是欢乐的海洋。书法老师李端林在“铁扇子宋清雅集”挥毫泼墨,围观游客忍不住拿起毛笔,将“替天行道”的豪情临摹在扇面;扈三娘·手作坊中,年轻情侣一边制作“飒气”钥匙扣,一边比拼创意;聚义厅的有奖问答环节堪称“华山论剑”,“梁山好汉有多少位?”“林冲的绰号是什么?”主持人话音未落,全场齐刷刷举手抢答,答对者高举奖品欢呼,俨然成为真正的梁山豪杰。
暮色渐浓,以古荡菜市为砚的忠义剧场华灯初上。一位95后姑娘的“江湖梦”,留学回国选择扎根在古荡菜市创业,用一把折扇,舞出梁山好汉的豪情;一位80后的执着与热爱、勇敢二次创业者,从菜市场的日常到舞台上的光影,他用一曲《江湖笛影》串起市井烟火与江湖豪情,让游客们倾听一个普通人的艺术坚持,也看见传统文化在当代的鲜活表达。整场表演在“梁山定胜糕”中圆满结束,为中考的学子们加油助威,也送上古荡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美好祝福与定胜糕的好彩头,期盼他们“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水浒赶吉作为西湖文明实践联盟的重要品牌活动,是打造西溪水浒文化IP的有力载体。”西湖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西溪湿地是西溪水浒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杭州西溪水浒文化展示馆(钱塘施耐庵故居)是西湖文明实践联盟阵地,在此开展活动,就是希望通过欣赏、创新、互动的多维度方式,让文化之花持续绽放,为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找到新切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