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知道,屁股上的“毛毛”有一天会长成“毛豆”,可别小看了这些“毛豆”,有一些痛苦的疾病就是由它们引起的!
屁股上长的“包”居然是种病
36岁的网约车司机小陈最近遇到了件烦心事。他是个职业司机,每天要在驾驶座上度过十多个小时,发现自己尾骨部位长出了一个奇怪的肿块。起初,这个硬硬的“小包”并没有引起他太多注意,他单纯以为是长期久坐导致的皮肤炎症,便自行涂抹了些消炎药膏。
然而事与愿违,这个看似普通的肿块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在用药后发生了令人不安的变化——质地逐渐变软,触感变得像果冻般富有弹性,轻轻按压还能感受到明显的波动感。更糟糕的是,肿块的位置正好在尾骨处,这让以开车为生的小陈备受折磨:每一次转动方向盘、每一次踩刹车都伴随着疼痛,最终不得不暂停工作求医。
来源:视觉中国
当小陈来到浙大二院大肠外科就诊时,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大肠外科主任医师徐向明检查发现,小陈臀沟中线的肿块已经发展成鸡蛋大小的溃烂创面,不断有脓性分泌物渗出。经过详细检查,徐向明发现小陈的臀沟中线有一个小洞,最终确认他患上的是“藏毛窦”。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特殊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好发于臀沟(尾骨附近)。它的名字来源于拉丁语“pilus”(毛发)和“nidus”(巢穴),形象地描述了其发病机制——毛发在皮下形成“巢穴”,引发感染和脓肿。
据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中出现了大量藏毛窦病例,由于患者多为长时间乘坐吉普车的士兵,这一疾病在当时被称为“吉普车病”。
外科医生发现,现代机械化战争中的久坐、颠簸和摩擦,使得士兵臀部皮肤反复受刺激,屁股上的毛发逐渐刺入皮肤,会在皮肤下形成一个具有负压的管道。而当毛发脱落时,这个管道就会将毛发吸入,藏在皮肤下面。一旦发生细菌感染,就会在皮肤下形成脓肿。
鲜为人知的“藏毛窦”
藏毛窦好发于年轻人,男性偏多,近年来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肥胖或超重、多毛体质、久坐人群、家族史、不良卫生习惯等都是藏毛窦的高风险的人群。
藏毛窦长期不治疗会有哪些危害?
徐向明介绍,反复感染可能会导致慢性窦道,难以愈合;藏毛窦虽然不危及生命,但会让许多患者活动受限,影响久坐、行走等日常生活;长期反复感染可能增加局部癌变风险,有报道鳞癌继发于藏毛窦,几乎都是长期活动性炎症之后发生的。
一般来说,手术是治疗藏毛窦主要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往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要想彻底治疗藏毛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肿包的下方总是暗藏着好几个“洞洞”,需要医生充分检查和确认藏毛窦的位置、大小和数量,才能将“它们”一举歼灭。
针对小陈这种病灶范围过大的情况,徐向明选择采取将囊肿和窦道完整切除和皮瓣转移手术。
这个疾病也和毛囊相关
除了藏毛窦,还有一种与毛囊相关的疾病——化脓性汗腺炎(HS)。虽然两种疾病都会在皮肤下形成疼痛的脓肿和窦道,且都与毛囊相关,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化脓性汗腺炎病因主要是大汗腺阻塞和炎症,与免疫异常相关,发病部位常在大汗腺分布区域,比如腋窝、腹股沟、会阴、乳房下、臀部等。而藏毛窦主要是因为毛发刺入皮肤形成窦道,继发感染,主要在臀沟、尾骨发病。
初期,化脓性汗腺炎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皮下疼痛性结节,质地坚实,会慢慢发展成脓肿,破溃后形成窦道,排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并散发恶臭,同时患者往往伴有全身发热、乏力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治疗,患者的臀部会出现面积广泛的瘢痕以及遍及整个区域、多个相互连接的窦道,这些窦道在皮下呈现“蜘蛛网”样。
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中,普遍认为肥胖和吸烟是化脓性汗腺炎重要的危险因素。出汗、剃须、除臭剂的使用也被作为潜在的加重因素。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医生需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对风险的预期和预期结果的期望来量身定制治疗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