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两块砖墨讯”是作家莫言、书法家王振的艺术自媒体账号,同步在潮新闻app开设了潮鸣号专栏。莫言为该专栏取名为“窑变”,借砖或瓷器在煅烧过程中会发生的神奇变化,来喻指艺术创作过程中在灵感与想像力的作用下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
本期窑变,莫言和王振到了广东惠州的西湖。去年四月,莫言获春风悦读榜白金图书奖,来杭州领奖之余,记者陪他游了西湖,从茅家埠行船至三潭、西泠印社等地,他对西湖赞不绝口。所以下面的诗中,莫言和王振都提到了杭州西湖。
莫言 王振在广东惠州西湖苏东坡塑像前
释文:
岭南东坡,惠州西湖
凡有东坡履印处,都成佳景引人来。童心一片朝云美,无妒方能得大才。
乙巳五月,游惠州。莫言
(编者按:苏东坡曾在浙江杭州和广东惠州做官,这两座城市都有一个西湖,给苏东坡留下了深刻印象。
莫言老师说,像苏东坡一样保持童心、胸怀放达,没有妒忌褊狭之气,才能写出那样有才华的诗文。说得太好了!凡成大器者,必胸有大气啊。)
莫言在惠州西湖 王振摄
莫言在惠州,怀念千年前的苏东坡,填了一首词:
《自度曲・惠州西湖怀东坡》
释文:
杭州西湖美,
扬州西湖瘦。
天下西湖三十六,
谁比惠州西湖秀?
东江南北流,
灵山看罗浮。
岭南佳景知多少?
盛名东坡谪来后。
玉塔影清湫,
九曲桥通幽。
巨树抱石成奇观,
见者皆增寿。
白鸟闹枝头,
青鱼舟边游。
孤山朝云伴夜读,
剪烛敛红袖。
不眠因忆旧,
推窗望北斗。
四面风声夜雨骤,
初心未凉透。
乙巳五月初,与乡友王振同游惠州西湖与东坡故居。归京后,作此《自度曲》以纪此行。七十叟 莫言
(编者案:“岭南佳景知多少?盛名东坡谪来后。”很多时候,其实是先有了人文底蕴,才有了风景。白帝城、黄鹤楼、寒山寺、阳关,这些地方也正是因为有了李白、崔颢、张继、王维,才有了千年不衰的风景。
莫言的这首词中,巨树抱石、白鸟、王朝云墓等惠州风景,在下面的摄影中可以看到。)
莫言在广东惠州西湖 王振摄。背后可以看到惠州西湖的玉塔,又叫西山塔。就是上面莫言诗中说的“玉塔影清湫”。
莫言还抄了苏东坡的一首诗:
《惠州一绝》
释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与友人游罗浮山,忆起东坡惠州食荔枝诗并书。时在乙巳五月十五,明月映窗,思绪南飞,知我者谁?七十小叟 莫言
朝京门 莫言摄
王振也写了一首七言古诗:
《陪莫师游杭惠吟》
释文:
看西湖,
亦可到惠州,
岭南风景眼底收。
去年四月访杭州,
苏堤烟柳映波柔。
断桥骤雨湿春衫,
雷峰塔外云如流。
今岁南行至惠州,
恰逢端午泛轻舟。
莫师遥指云间鹤,
一年两度赏银鸥。
初临鹅城朝京门,
千年沧桑眼前陈。
东江碧水绕城郭,
渔舟唱晚醉美人。
驱车直向罗浮去,
层峦叠嶂入云际。
冲虚古观隐林间,
葛洪丹灶遗仙气。
又访西湖寻胜景,
丰湖鳄湖各有凭。
泗洲塔影点翠碧,
孤山苏迹九曲情。
东坡祠内思往事,
学士府中望古景。
朝云墓前叹红颜,
九天霞雾连长亭。
漫步湖畔话洛神,
一脉文心映月明。
先生妙语惊四座,
字字珠玑韵铿锵。
南阳南洋域辽阔,
根深叶茂子孙多。
求联天下谁应对,
一人领唱万人歌。
白鹭翩翩掠水面,
繁花灼灼争斗艳。
榕藤垂下似迎宾,
蝶舞莺啼夏日新。
我到惠州来,
依梦啖荔枝。
一颗胜过三把火,
枝头玛瑙对珍珠。
两邑风光逸韵殊,
江海湾湖各清娱。
杭山雨润诗千阕,
惠岛风柔画一湖。
文人雅聚情无限,
山水相伴意悠然。
世间佳境何处好?
惠州西湖问归鸟。
乙巳端午,陪莫言老师游惠州西湖得句以记此行。王振
(编者案:去年四月访杭州,苏堤烟柳映波柔。断桥骤雨湿春衫,雷峰塔外云如流。今岁南行至惠州,恰逢端午泛轻舟……从杭州到惠州,莫言和王振走过了苏东坡的足迹。
值得一提是的,苏东坡仕宦足迹遍布九州,除了杭州惠州扬州,也曾在密州担任知州——莫言的家乡高密,唐宋时正是叫做密州。
那么,本题的问题是,你知道苏东坡在密州写下了哪些著名的诗文吗?下期揭晓。)
最后,看看莫言在惠州拍的照片吧!
上期窑变,留下的问题是:莫言和史铁生是什么时候认识的?答案是:1985年。出自莫言《我的朋友余华、史铁生》。
当时莫言30岁,刚写出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还没有写《红高粱》。在文章中,莫言说史铁生这位大哥刚刚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他面前,我很拘谨,生怕说出浮浅的话惹他嗤笑,生怕说出唐突的话让他不高兴,但相处久了,发现我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一般情况下,当着身体有残疾的人的面说此类话题是不妥当的,但口无遮拦的余华经常当着史铁生的面说出此类话题,而史铁生只是傻呵呵地笑着,全无丝毫的不悦……
“转载请注明出处”
窑变
作家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