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教育从“限量款”变成“普惠款”,今年5月以来,由潮新闻联合浙江省文化馆打造推出的“浙潮学堂”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今天上午(6月18日),首季“浙潮学堂”杭州语言文化公益课在潮新闻客户端直播间火热开播,收获超1.8万人次在线围观。
记者 俞刘东 摄
这两年,随着越来越多新杭州人的涌入,大家对本地方言的学习意愿和兴趣也日渐高涨。去年浙江省文化馆文艺赋美全民艺术学堂的杭州话普及春季班报名相当火热,30个名额一度吸引了420个人报名。
这一次,潮新闻将授课老师高任飞请到了“浙潮学堂”的直播间,由他来深度解析杭州方言中蕴藏的城市记忆与风土人情。还在报名的学员中抽取了三名幸运学员来到了直播间,和高老师面对面学习与互动。
直播间截图
作为汉语言文化研究传播爱好者,同时也是浙大城市学院杭州语言服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成员,高任飞对杭州地区方言有着专门的研究和探索。而作为1998年出生的年轻老师,他不仅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更擅长以生动鲜活的方式解读方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让晦涩的语言学知识变得妙趣横生、通俗易懂。
在直播间内,高任飞用“脱口秀”般的节奏在线拆解千年方言的奥秘,讲解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杭州方言虽属吴语体系,却因南宋定都临安而深受北方官话洗礼,汴梁官话与本地吴语交融碰撞之下,才有了杭州话‘半文半白’的独特腔调。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进一步丰富了方言词汇,而近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与城市化浪潮,则带来了人口结构剧变与方言生态的重塑。”一部方言史,半部杭州志。高任飞以杭州地区语言变迁为脉络,揭示了其中深厚的历史层次。
与此同时,他还聚焦杭州方言中鲜活的古汉语遗存并举例分析:“否定词‘不’至今仍读‘弗’(feh),‘事情’称为‘事体’,皆是唐宋雅言的活化石。”在高任飞看来,这些古音不仅是语言化石,更是理解杭州人思维逻辑与情感表达的钥匙。
记者 俞刘东 摄
此外,他还带领学员们从“落胃”(舒适)等日常用语,感受本地生活哲学。“杭州话的‘落胃’,也可以是同个读音的‘乐惠’。”高任飞解释,它既可以形容食物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就像食物稳稳地“落”到了胃里,让人感觉很舒服、很满足,也是吃到好吃实惠的东西带来的小小的快乐。
以方言为桥,融入城市生活,高任飞给出实用指南:“听懂方言是第一步,一句‘你好’(nǐ hào)、‘饭有吃没?’(fàn yǒu qieh meh?)能瞬间拉近距离。”他建议学员可以日常多多收听电视上的杭州方言节目。在高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还兴致盎然地跟练起了几句高频实用的杭州方言。
“在杭州生活了20多年,一直不太会讲。高老师这种将词汇进行解构的方式很灵活,也很好记。”学员张女士说,她最近在学习越剧,也因此想要更进一步了解吴侬软语。“今天的课整体听下来,很有意思,让知识和发音更深地存在了脑海里。”
直播间截图
课程的最后,高任飞表示,自己还将继续致力于浙江语言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科普事业。“其实方言的保护与传承,现在也是值得全社会深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我希望可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唤起大家对方言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同时,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守护方言文化的队伍中来,以乡音为出发点,为传承地方文化的根脉贡献力量。”
首季“浙潮学堂” 目前已推出声乐、书法、美妆、中医药养生、杭州话教学等系列课程,所有课程均有直播回放,错过的网友也能“补课学习”。接下来,浙江文化馆文艺赋美全民艺术学堂夏季课程即将开启报名,更多更丰富的课程潮新闻将在第一时间预告,欢迎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