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这张文学地图何以破圈?文学浙军亮相北京图博会中国作家馆

    潮新闻 记者 方涛2025-06-18 11:11全网传播量11.5万
    00:00
    00:00

    初夏时节,北京天朗气清,书香阵阵。

    6月18日,以“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交流互鉴共赢”为主题的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正式开幕。

    走进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代表展区琳琅满目,一座充满文学底蕴与科技感的红色展馆格外引人注目,引得不少读者流连。这是中国作家协会为展示中国作家风貌、宣传中国文学成就设置的“中国作家馆”,如今,已成为北京图博会上一道靓丽的文学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作为2025年“中国作家馆”主宾省,不仅在馆内陈设了大量浙江作家的精品力作,还在现场举行了精彩的活动。艾伟、汤汤、钟求是、哲贵、鲁引弓、海飞、畀愚、斯继东、东君、草白、宝树等十余位浙江作家代表共聚一堂,集中展现了浙江的文学成就,也为“中国作家馆”注入了蓬勃的浙江力量。

    活动现场 王纪国/摄

    主宾风范,文学浙军闪亮登场

    6月18日上午,“中国作家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

    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共同为“中国作家馆”开馆,作家出版社社长、董事长鲍坚主持活动。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浙江具有万年上山、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韵、百年红船的厚重历史,文脉悠久、人文荟萃,同时更是一片丰厚的文学沃土。浙江文学始终在中国文学中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鲁迅、茅盾等浙江文学巨擘绘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文学图谱。”

    吴义勤在致辞时表示,多年以来,浙江大地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浙江作家,奉献了一批又一批精品力作,成就了文学浙军和浙江文学。近年来,浙江省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发展,取得显著成果。浙江省作协会同中国现代文学馆持续推进“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文学数据的活态利用、动态展示,拓宽了文学的传播渠道、丰富了文学的展示形式,为新时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义勤还强调:“我们希望通过浙江主宾省的平台,更好地展示文学浙军的显著成就和文学数字化展示的显著活力,也相信通过本次展示,将吸引更多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关注浙江作家,拥抱浙江文学。”

    数字赋能,一图纵览古今文学

    124个文学场馆、218个名人故居、20个书店书屋、158个文学相关景区、628个文学相关遗迹……将整整1148个文学地标跨越时空串联在一起,让观众可以一屏纵览古今文学的数字化文学地图有何魔力?

    在开馆仪式结束后,在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叶彤的主持下,张宏森、赵承、吴义勤共同上台启动发布了“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最新成果——中国文学地图。

    作为文学数字化应用的新成果,叶彤以首次展出、围绕西湖搭建的“文学西湖”地图为例,介绍了中国文学地图的三大特点:首先是数据丰富,可持续生长。以文学地标为锚点,将数据库中成千上万的文学名篇、作家信息呈现出来。更神奇的是,文学地图中的数据每天在“生长”,时时更新,让观众了解“正在发生的文学”全景。

    其次,中国文学地图拓展便捷,可挂载应用。地图上的每个地标,都可以单独拓宽为文学+地理、文学+旅游的全景式数字化展项。“文学西湖”就是一个典型。哪个景点的文学作品最多?哪个朝代写西湖的作品最多?作家们到西湖都去了哪里?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这些读者关注的文学问题都能得到清晰、生动的解答。

    AI赋能,融入智能体,也是地图的一大亮点。中国文学地图已接入全国首个文学智能体,接入DeepSeek大模型,大家可以随时通过小程序进行访问,并通过数字人查询相关点位和信息。

    中国文学地图

    叶彤表示,今天发布的应用是1.0版本,文学数字化后续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他说:“我们期待与大家一起携手努力,共同构筑更细化更优化的文学地图,最终挂载到一起,使中国文学地图成为一幅贯通宏观与微观、多层次与多维度的文学应用。”

    未来可期,让文学表达更多元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欣喜地看见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浙江文学馆共同具体实施的“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再结硕果。

    “刚刚在台下看到那张文学西湖的动态地图,我一下子就想起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所写到的‘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我们不仅在其中读到唐代白居易的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能看到去年我在首届国际青春诗会与金砖十国的72位诗人相聚西子湖畔时的盛况。”

    王军感慨,数字给文学带来的力量太神奇了,它打通了古今、中外、时间、空间、人物。陆机当年所写的“观古今”“抚四海”还是文人的一种美好想象,但数字把它变成了现实。当朝代不同、人物不同、内容不同的西湖诗词一下子都呈现在你的眼前,那种感觉特别震撼。

    去年,王军也推出新作《司马相如西南行》,以司马相如受汉武帝指派,打通西南丝绸之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为背景,钩沉历史与文学同样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学地图。王军对记者说,下一步,希望中国文学地图继续生长、丰富,涵盖无数的文学人物、无数的文学作品、无数的文学事件,在更深层次上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鲁引弓则谈到,在出版业的艰难时刻,从“中国文学地图”感受到了业界借数字化、新媒体途径进行突围的愿望和创意,浙江作家作品集束式亮相书展,体现了文学浙军崛起的态势,以及勤勉、敏锐、灵动、创新等引人注目的浙江文学特质。

    曾上榜“2024浙江青年文学·秋季榜”,并获得第13届春风悦读榜春风年度新锐的宝树在科幻写作领域颇受关注。以科幻作家的视角,宝树在看到浙江文学数字化建设后告诉记者,这是科技与人文一种前瞻性的结合,充分体现出我们浙江文化的特质:人文底蕴深厚,且不拘一格,开拓创新。文学数字化毫无疑问给未来开辟了一个理解文学的方式和道路。

    现场,作家出版社还举行了《中国文学新力量》新书发布暨版权签约仪式,文学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进行了详细介绍。

    接下来几天(6月18日-6月22日),“中国作家馆”(浙江主宾省)还将通过“浙水敷文 潮涌之江——浙江文学专题展”“文学智能体一体机”“浙江文学史长卷——青山白浪 万重千叠”“郁达夫小说奖获奖作品的AIGC导读视频”等丰富多彩的交互形式,向全国读者展示浙江文学的成果与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