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已陪伴中国电影走过了27年。27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上影节见证了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大量资本进入时的狂飙突进,也有资本退潮后的冷静,更有面对疫情带来影响时的努力。
如今中国电影正步入稳定发展期,在今年上影节上,潮新闻记者发现“重启”成为热门词汇。诸多业内人士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发表真知灼见,令人深思。
大麦娱乐总裁李捷说:“我相信行业从创作维度、制作成本、宣发,全面都需要革新。中国电影走到今天需要重新出发,用更大勇气和更大变革的能力,自我更新。无论是创作端、宣发端,未来都要变化。我们一直有信心,它有一个周期性,电影过去几十年在全球都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我相信所有困难都是暂时,未来一定还有一个新的爆发。”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说:“中国电影发展到现在,应该重新定义、定位电影在整个文化产品中的地位,思考一系列的可能与此相关的问题,比如说行业规模,比如说电影的产量,电影的品质,以及市场推广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家需要冷静的思考,以及找出应对的办法。”
1】年轻导演成功后,都不愿意拍小成本了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虽然有《哪吒2》一飞冲天,但《哪吒2》之后新片乏力,市场疲软是不争的事实。
李捷表示:“灯塔研究院做了用户调研,发现《哪吒2》之后大多数观众对于好电影评价标准又上升15%。从某种角度来讲,春节档有很多电影票房没有达到预期,不仅是观众的缺失,而是观众期望值没有得到满意。”
著名导演、编剧、监制黄建新说:“我前几天看了一个院线数据,中国院线九万块银幕,盈亏平衡点是多少?800亿。营业卖的饮料跟爆米花,各种纪念品,大概占20%多。能够维系电影院生存的,应该需要600多亿到700亿票房。第二个统计数据,电影院平均上座率是5.7%,电影院正常上座率应该在12%到15%之间。影院为维系生存,就选前三部赚钱赚得多,把赚钱少的都排除出去。这样使原来大家预估拍得很好,也能赚点钱的电影不赚钱。”
票房下降,带来了投资的紧张,不敢投。李捷表示,没有大量观影人次作为支撑,投资方的资金和信心大打折扣。过去几年,所有这个行业的资金全部在市场内部行业流转,没有更多外部资金进入电影行业。与此同时,电影制作成本却高居不下。
万达电影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举了一个例子:“当年做《煎饼侠》1200万拍一个电影,现在1.2个亿好像都拍不了一个电影。随着一批新导演的成功,他们都有更高的追求,不只拍故事片、拍小成本的电影,大家都在追求工业标准的拉升。工业标准拉升,以及成本高投入,意味着内容周期变得更长,原来从剧本孵化到拍摄完毕到宣发,一年到十八个月可以拍出一个电影,但显然这批新导演要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拿出一部电影。”
王长田也表示,这些年电影制作成本上升得太快,而市场并没有能力去消化这些成本。必须改革电影的生产机制,从制片的环节,从资金的分配比例,比如说在哪些方面倾斜,在哪些方面要减少,都要做出调整。
2】降低制作成本,迫在眉睫
降低制作成本,显然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李捷说,观影人次已经出现下降,我们制作成本也必须要下降。这是一个滞后效应。今天观影票房下降和制作成本并不在一个周期的。他们最近看到一些过会的项目,包括正在筹备的项目,制作水平,包括主创片酬,制景等成本,还是在市场最好的时候的成本,这样形成更严峻的制作成本问题。
他表示,他们正在努力做好电影的性价比,强调中小成本,好故事驱动,而不是依靠大的特效,或者大的制作成本,大(牌)的演员支撑一个没有那么好的故事。
陈祉希则表示,需要青年导演去拍市场能够接受的电影。“真正的内容补给充裕,是要从人才下手,让人才能够不断产出优质的内容,持续供给,这才是解决这样一个路径依赖的问题。(但现在)新一代的导演补给没有上来,不管从编剧端、导演端,跟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路径上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比如说专业院校青年导演们,从各个维度如何链接市场和链接观众,应该变成他们在大学四年的课题。”
王长田甚至表示,现在电影生产的数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将来电影的数量,我认为做到五六百部,有(现在)高峰时一半的规模就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降低票房依赖,开发IP衍生品
在谈到中国电影需要重启再出发时,王长田表示,需要降低电影票房在整个电影公司收入中的比例。
“国外是30%多票房的比例,我觉得中国降到50%也许是合理的,但我们现在的情况是90%以上,最近又继续提升,大概依赖度达到95%以上。也就说没有票房,这个电影必然是亏损,票房达不到规模,达不到必要的数量也是亏损。”
他说:“我们目前情况下,同样的影片在此刻上映,只能按照过去的40-50%这个票房规模来预测。一个影片在几年前可能会有十亿票房,现在可能就四五个亿,所以不降低票房的依赖,这个行业仍然没法生存。降低票房依赖最重要的是重新认识电影作为IP龙头的地位,开启IP宝库,作为带动IP列车的火车头,提高衍生品的收入比例。”
光线传媒是《哪吒2》的出品方,王长田表示,《哪咤2》有很高的衍生品收入:“现在有人推测《哪吒2》带来的整个GDP的增量会超过2000亿人民币。比如我们授权的一部分产品,最多的一个产品门类大概带来上百亿的销售额。《哪吒2》让衍生品的开发商、生产商、销售商,得到了很大的市场红利,几百亿的销售额。到最后我估计上千亿衍生品销售额是完全有可能的。”
他还表示增加收入还有一个渠道是影片出海:“中国影片出海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必然的趋势。现在中国产品和中国服务在全世界打开了市场,海外观众需要了解这个产品背后的文化,这给电影出海带来了机会。我们预计《哪咤2》最终海外票房会超过1亿美元,虽然还不是很高,但已是20年来最高,也就是说我们迎来了一个走向国际的新机会。”
(图片来自上影节官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