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勿让“充电宝”变身“充电爆”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2025-06-17 13:25全网传播量14.5万
    00:00
    00:00
    01近日北京多所高校接上级提醒,20000毫安的罗马仕充电宝易爆炸,建议弃用。
    02深圳罗马仕公司召回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7月31日制造的491745台移动电源,因部分产品存在过热、燃烧风险。
    032023年8月1日起,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未获认证不得出厂、销售等。
    04国家监管总局抽查发现移动电源合格率不高,有保险不等于没隐患。
    05需实现源头治理,安全关口前移,企业监管部门应把好产品“出厂关”。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有多所北京高校学生发帖称保卫处下发通知:接上级主管部门提醒,近期发现20000毫安的罗马仕牌充电宝在充电时,相较其他品牌型号充电器,更容易发生爆炸现象。如持有使用,建议立即舍弃,以防发生危险。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6月16日发布消息称,日前,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了召回计划,召回的三款产品共计491745台。将自即日起,召回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部分罗马仕ROMOSS牌移动电源。关于召回原因,罗马仕表示,本次召回的移动电源产品,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延宕多日,罗马仕充电宝的安全疑云,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结论:相关充电宝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但此事目前仍有几个疑问。比如,所谓“极少数产品”“在极端场景下”等表述还是过于模糊,可能发生燃爆的充电宝有无明确比例?除了这近5万台充电宝外,如何保证该企业其他充电宝就一定没问题?明确问题充电宝的依据是否科学充分?涉事充电宝在出厂时质检是否过关?如果过关,是否说明相关国家标准和要求还有改善提升的空间?充电宝生产日期一般都标注在包装盒上,但没几个消费者会保留包装盒,消费者如何确定自己的充电宝就是问题充电宝?如何确保这些充电宝能全部顺利召回?毕竟事关公共安全,这些问题亟待企业回应,相关信息也必须足够公开透明。

    罗马仕“召回”近5万个问题充电宝,是亡羊补牢式的事后补救,虽然“犹未迟也”,但本质依然是被动的应对与纠错。公众更想知道,为什么是消费者先发现问题,而非是企业?为什么是问题出现后才去查找原因,而非提前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可以明确的是,如今企业“被动召回”问题充电宝,恰恰是对相关安全盲区的暴露。

    充电宝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相关“规范整治”也一直在路上。早在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这相当于为充电宝质量安全上了“新保险”。

    但现在,无论是罗马仕“被动发现”充电宝有安全隐患的情况,还是今年2月国家监管总局通报的“抽查149批次移动电源发现65批次不合格”信息,显然都是在提醒社会:有保险不等于没隐患,好制度更需执行好。

    此外,要想真正避免充电宝变身“充电爆”,沦为“行走的定时炸弹”,光靠“高校禁用”、“企业召回”、“强化规范标准”以及“监督抽查”还远远不够,更为关键的是,要实现“源头治理”,做到安全关口前移、安全防线前置。对相关企业以及监管部门而言,变被动为主动,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把好产品“出厂关”,当是基本要求,这不该成为一个难题。否则,难题就丢给了社会,隐患就丢给了消费者,问题也就更加复杂化,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填表”虽小多填伤身,“表哥”虽亲多了也烦
    潮评丨令学生跪写检讨,涉事教师是否多重违法值得关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