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杭州宜家旁的“番茄田”,晋升国家级农业科创园

    潮新闻 记者 施雯2025-06-17 04:51全网传播量3.3万
    00:00
    00:00
    01杭州临平朝阳村曾是老番茄产区,坚持种植“合作903”老品种。
    02村中老一辈村民对土地饱含留恋,在“田立方”太空农场继续种植番茄。
    036月17日,“田立方”数智科创园正式动工,总建面约10万平方米。
    04科创园将建设国家级农业工程中心,打造全链条产业生态圈。
    05从老番茄田到农业科创园,该地持续为农业领域带来创新与惊喜。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夏天是什么味道?

    有一种味道,你一定记得,那就是嚼着凉水浸过的番茄、黄瓜的夏日时光。

    老底子的番茄,浓浓的,有点沙瓤,酸甜适口。曾经,在杭州宜家商场旁的临平朝阳村,有着一块老番茄田。

    村里70多岁的阿虎伯时常都在大棚里忙碌,像阿伯这样的村里有60多户老人家长年种植番茄。

    2020年的番茄村(资料图)记者 施雯 摄

    种了30多年番茄,老伯春节从未远行,也无暇走亲戚,坚守在田间。大棚里的番茄与露地番茄不同,花朵无法自然授粉结果,我们吃到的每一个番茄,都凝聚着他们一朵一朵花人工授粉的心血。

    “我们的番茄皮薄薄的,肉厚有沙瓤,味道酸甜,风味很浓。用这种番茄烧汤,汤水喝起来浓浓的,特别入味。”老伯们这么说。

    作为浙江最老的番茄产区之一,无论外界番茄品种如何翻新,村里始终坚持种植 “合作903”这个长三角地区的老品种,2000年之后,市场上的番茄逐渐被硬果型、更高产的以色列番茄取代,“番茄村”因此成了杭城最后种植老品种番茄的地方。

    临平古海塘遗址 临平区供图

    “番茄村”的历史追究起来,实则是个 “无中生有” 之地,不远处便是临平古海塘博物馆。这里曾是江水滔滔的钱塘江,退潮后形成土地,土壤呈沙性,适宜种植茄果类农作物,西瓜、番茄等都是当地特色。

    如今,朝阳村的年轻人已无人务农。老一辈村民,却对土地饱含留恋,担忧拆迁后无处种植番茄。

    这两年,这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中村升级为城市中央田园 “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以下简称“田立方”),“番茄村”的老伯们得以在田立方的太空农场继续种植番茄。

    荷花盛开的田立方 记者 施雯 摄

    “田立方”拥有近3000亩水稻田,眼下刚收割完油菜,水稻正待播种。漫步田野,地里的老南瓜已成熟,农场的荷花塘更是美不胜收。

    今日(6月17日),这里传来新消息:田立方数智科创园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地块位于杭州宜家隔壁,东至九华路绿化带,南至农垦路绿化带,西至红普路,北至九华路。

    工作人员介绍,田立方数智科创园总用地面积约40亩,包含智造工业用房、农创工业用房及配套服务功能,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开工现场 记者 施雯 摄

    园区建筑群核心区自然围合出尺度宜人的中央内庭院,内庭设置农文化展示空间,将建筑、生态、功能有机统一,营造了闹中取静的空间氛围。园区建筑设计提炼田园文化典型特征,挖掘稻田肌理、大棚暖房等形态元素,融入田园生态中常见的丰收黄、秋景红、田间绿等色彩搭配,打造农业产业新空间模式。

    园区效果图 田立方供图

    地块建成后,将重点建设国家级农业工程中心,围绕智慧农业智能装备制造核心领域,配套建设研发中心、标准化生产厂房及综合办公设施,打造全链条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从承载着老杭州人味觉记忆的番茄田,到如今的国家级农业科创园,这片土地将为农业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与惊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