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今年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
潮新闻记者来到杭州桐庐城南派出所,跟着一位会“读心术”的基层反诈民警蹲点,与他一起办案、上街进行反诈宣传,也通过他了解到最新的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手段,避免大家上当受骗。
“快快快,跟我去一趟银行,有人被骗了。”
记者跟随民警邹立炜出警。谢春晖/摄
中午时分,潮新闻记者刚赶到城南派出所,就看见民警邹立炜和同事跑了出来。“我们的街面警力已经赶过去了,抓紧上车,跟我们出发。”
一碰面就出警,这是记者没有想到的。
想淘点二手货,却被骗子盯上了
警车一路飞驰,很快就来到了附近的一家银行。
邹立炜和同事一路小跑进入银行,午休时段的银行里,只有警员、银行工作人员和一对母女。“卡里有3万多元已经转出去了。”母亲叹着气问邹立炜,“钱还能追回来吗?”
一旁的女儿坐在银行的休息区,低着头,没有讲话。
邹立炜与被骗者沟通。谢春晖/摄
“肯定是女儿受骗了。”邹立炜小声地向记者嘀咕了一句,走到女生旁边,在隔壁的凳子上坐下。“跟我说说发生了啥?我能帮你。”
女生在一个视频平台上看到了一个买卖二手物件的信息,就点进去看了。
后来,有人私聊她,还加了她的联系方式。“他们把我拉进一个群,说群里可以买卖二手货。然后有人加我,说自己是警察,群里的都是骗子,他们能帮我。”涉世未深的女生信了,按照对方的要求,扫码、找家人刷脸,直到家人的账户里少了3万元,才意识到受骗。
邹立炜了解完基本的来龙去脉,派出所后台的同事也发来了被骗资金的相关动向,正通过技术手段想办法进行处置。
“我们已经在追查涉案资金了,现在去派出所登记信息吧。”邹立炜说。
邹立炜沟通案情中。谢春晖/摄
母女俩离开前,邹立炜将一本写着各种反诈案例的册子递到了她们手上。“有空多看看,这类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例这里就有,一会儿相关手续办妥了,我再给你们好好地讲讲。”
邹立炜说,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拨去层层套路,本质是没有变的。”
从接到报案、出警到反诈技术手段介入、人员抵达现场,过程不到5分钟。后续,案件由邹立炜的同事继续展开侦办。
反诈、防诈也要打“心理战”
午休时间,邹立炜将这起案件,梳理进了自己的反诈案例素材库。
“在这起案子里,骗子其实精准掌握了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邹立炜分析,这是一名涉世未深的女生,面对所谓的“警察”,她充满了信任。“如果她接受过反诈宣传,也许就不会上当。”他说,骗子在与女生交流中,并不是立即要求其点击链接和找家人刷脸。
在此之前,骗子通过大量的话术,让女生完全信服其为“警察”。
邹立炜说,这是一起常见且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三四年前,身为基层社区民警的邹立炜开始研究反诈和防诈工作中的心理学运用。
邹立炜进行案情素材录入。谢春晖/摄
“当时我成功拦截了一起电信诈骗,是一家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我们在收到反诈预警信息后,三次上门找当事人进行反诈宣传和处置,当事人对我们非常抗拒。”邹立炜说,直到再一次联系对方,对方很不耐烦,但说出了实情,随后被邹立炜和同事劝住。“他都已经打开转账页面,就差输入账号和密码了。”
这起案件之后,他就在想,为啥当事人在转账前,会对骗子如此深信不疑?上门反诈、防诈和拦截的警力该如何快速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呢?
“大多数人对于自己所作出的决定是容不得别人质疑的。”他说,一些投资类诈骗的受害者,即使是被骗了,在短时间内不愿意相信自己是错的。“骗子有时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在受害者还‘执迷不悟’时完成了洗钱等操作,让止付和追赃变得很有难度。”邹立炜说,这就要求基层民警在进行反诈工作中,拥有快速建立信任和权威的能力。
通俗地理解,就是在当事人正处于摇摆不定时,与诈骗分子“抢”话语权和信任感。
在邹立炜的办公室书柜里,放着多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西方的心理学,也有王阳明的心学研究资料。休息时间,他会查阅大量的心理学资料,从而建立一套心理学反诈的理论体系。
在他的研究成果里,刷单类诈骗是利用了被骗者的占有欲;交友“杀猪盘”、婚恋诈骗是利用了被骗者渴望被爱的心理;冒充公检法等诈骗是利用了被骗者的恐惧心理……
“‘喜好’使人顺从,‘权威’令人服从,‘稀缺’刺激占有欲,这就是骗子的套路。”他说,反诈民警要“破局”,就从这里找突破口。
如今,他的研究成果正在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反诈一线警力提供支撑。
警务室里的两张沙发
33岁的邹立炜还是一名社区民警,负责着桐庐城南派出所的多个社区的日常警务工作。
梅林社区警务室是他筹建起来的,在警务室内,有一个反诈“心防”宣教室,里面放着两把沙发。
“反诈的知晓率很高,但被骗的情况在全市范围内依旧每天都在发生。”他说,关键是要让大伙儿有针对性地了解反诈知识。
除了日常的反诈宣传外,“心防”宣教室里的两把沙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反诈“心防”宣教室。谢春晖/摄
“一些我们研判到有被骗风险的居民,我会邀请他们来工作室坐坐。”他说,对于民警的上门宣教,越是可能被骗的人群抵触越厉害,“很多人可能正在被诈骗分子‘洗脑’。”
当居民坐在柔软的沙发上,跟民警通过几个简单的家常话题聊得热络了,一些可能遇到的诈骗情况也就顺势说出来了。
在“心防”宣教室的两张沙发上,邹立炜曾成功劝阻过多起涉诈案件,守护了居民的财产安全。
邹立炜向社区工作人员宣传反诈知识。谢春晖/摄
在派出所处理完日常的警务工作后,邹立炜每天都会到自己的辖区转转,拿着一些反诈手册在人群中转转。“反诈形势依旧严峻,而最好的防诈手段,就是在人们心里建立起一道反诈防线。”他说,这道防线要不断地进行反诈宣传,让居民对反诈工作建立信任,愿意将遇到的奇怪现象及时反馈给辖区民警。
“我跟辖区的大爷大妈说,网上遇到陌生人加好友,要求点链接和刷脸等行为,不用担心麻烦我,到警务室问一句,或者直接联系我,就能防止诈骗发生。”他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